詩人之死
當代女作家戴厚英的長篇小說《詩人之死》,描述了一位詩人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的不幸遭遇。書中主人公余子期在生活中的原型,就是五六十年代活躍于文壇的著名詩人聞捷。
聞捷,原名趙文節。四十年代他在陜北公學學習,后又隨部隊進入新疆。在大量積累生活、學習群眾語言的基礎上,1952年聞捷開始詩歌創作。他以一曲《天山牧歌》,描繪了一卷壯美的邊疆風情畫,反映出那里的人民在新生活中生氣勃勃的精神面貌和熱愛祖國、建設邊疆的熱情與信念,為五十年代的詩壇帶來一股清新的西北風。而其中大量反映邊疆人民愛情生活的詩篇,則更是代表著聞捷開創性的成績。他幾乎是建國后十七年間唯一寫了大量愛情詩的詩人。《吐魯番情歌》、《果子溝山謠》等都是其中的優秀之作,清新娟麗而富有民族的情調,體現出新時代勞動——愛情的主題,如在《蘋果樹下》,在《舞會結束以后》,姑娘們的心上人都是熱愛勞動的好青年。雖然這種勞動加愛情的聯系存在著簡單化的傾向,雖然聞捷抒發的愛多是別人的愛,有太多的客觀色彩,但他畢竟為新中國的愛情詩作出了重要成績。
聞捷同時還是敘事詩創作的大家。他的長篇敘事詩《復仇的火焰》結構宏偉、情節曲折,被稱作當代敘事詩中一座宏偉的殿堂。
這樣一位有魄力有才氣的詩人,在十年浩劫中卻慘遭迫害。1967年聞捷遭到“舌頭加拳頭”的批斗,他憤而出走以示抗議,不久即被張春橋下令揪回批斗。1968年初又被加以“叛徒”、“特務”的罪名關進隔離室,他的妻子也被逼死。1969年妻亡子散的聞捷被下放到干校勞動,在干校與戴厚英(當時也在干校勞動)相識、相知、相戀,卻因此遭到批判:“聞捷你這個黑詩人,還有什么權利戀愛?!”
詩人憤怒已極。“我連戀愛的權利也沒有,今后還能寫詩?不能寫詩,那我就死吧。”1971年1月聞捷含冤而去,終年四十八歲。
這位寫了大量愛情詩的詩人,到最后自己卻被剝奪了戀愛的權利,在藝術盛年被迫害致死,直到1978年才得以平反昭雪。戴厚英含淚寫下的《詩人之死》,記錄著中國當代詩壇永遠的遺憾。
上一篇:識時務者為俊杰——左思的誤會
下一篇:詩人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