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戰役(1945年10~11月)
1945年10至11月,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河北省邯鄲以南地區對國民黨軍的反擊戰役。
10月中旬,國民黨軍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高樹勛率第30、第40軍及新8軍4.5萬余人,從新鄉沿平漢鐵路北進,企圖打通平漢路。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集中了3個縱隊和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主力共6萬余人和10萬民兵,擬誘其深入到漳河北、滏陽河套多沙地區,予以各個殲滅,同時實行政治爭取,以加速戰役的勝利。
10月20日,國民黨軍進至漳河邊的岳鎮、豐樂等地掩護架橋,遭到人民解放軍第1縱隊一部奔襲。22日國民黨軍主力3個軍渡過漳河,全力北進。人民解放軍第1縱隊除留1個團在臨漳以北阻擊外,主力轉至邯鄲東南之屯莊、崔曲,至小堤一線抗擊,至24日黃昏粉碎國民黨軍多次攻擊。
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主力到達預定地區后,當即以第2縱隊2個旅控制邯鄲及其西南地區,以第1縱隊主力和第3縱隊及太行軍區第5支隊,從東西兩面施行鉗擊,并以獨立支隊控制漳河渡口,切斷國民黨軍后續部隊北上道路。25日夜,冀魯豫軍區部隊攻占了南橫城、趙橫城、中馬頭等地,完成了對國民黨軍四面包圍。26日,石家莊和安陽的國民黨軍南北對援,被太行軍區一部和地方武裝阻于高邑附近和漳河以南。
28日黃昏,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向國民黨軍發動總攻擊,以第1、第2縱隊和冀南、冀魯豫軍區部隊、太行軍區2個支隊為北集團,狠打王莊、屯莊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第106師,以第3縱隊及太行軍區2個支隊為南集團,鉗制國民黨軍第30軍和佯攻新8軍。30日晚,高樹勛率新8軍及河北民軍1萬余人在馬頭鎮起義,而被圍國民黨軍聞訊失去戰斗信心準備向南突圍。為誘其脫離已固守的陣地,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主力轉移至南東坊、南開河地區隱蔽待機。31日,國民黨軍脫離陣地逃到預伏地區后,晉冀魯豫軍區各部隊多路出擊,國民黨軍除少數逃散外,其余被殲。由石家莊、安陽出援的國民黨軍聞風撤退。戰役勝利結束。
此役除爭取一個軍起義外,共殲滅國民黨軍2個軍,計斃傷敵3,000余人,俘馬法五以下1.7萬余人,有力地打擊了蔣介石準備發動內戰的陰謀。
上一篇:《衡山、寶慶之戰(1917年10~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郭威滅后漢之戰(950~95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