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于防范,“后院”失火
“高盧戰爭”后,高盧人失去了獨立和自由。羅馬人對高盧的掠奪和勒索,激起了酷愛自由與獨立的高盧人的反抗。公元前52年春,全高盧爆發了一場反對羅馬統治的大起義。起義軍在約定的日子里殺死了定居高盧的羅馬人。宣稱寧愿在戰斗中喪生,也比不能恢復昔日能征善戰的聲譽和繼承祖輩相傳的自由那樣活著好。起義軍在領袖維欽及托列克斯的領導下,加強訓練,第一次建立起了一支正規的、有嚴格軍紀的高盧軍隊。起義軍自選武器、并規定每一部族出兵的數目。起義軍很快就發展到30萬人,連親羅馬的愛杜依人也參加了起義。起義軍實行“焦土政策”:撤掉時燒掉自己的村莊,燒盡地里的莊稼,留給羅馬人一片荒蕪土地。起義軍采用了游擊戰的戰術,襲擊羅馬人的輜重和備辦糧草的人員,羅馬軍隊陷入了困境之中。凱撒聞訊后,他火速率援軍從意大利趕到高盧,他率領的6萬軍隊在圍攻高盧人首府蓋爾哥維亞失利后,只好與另一支羅馬軍隊會合,把起義軍主力包圍在阿列細亞城進行決戰。決戰前,羅馬軍隊在起義軍城下挖了三道寬闊的壕溝和無數陷阱,每道壕溝之間相距100米,中間一道壕溝灌滿了水,壕溝后面建起了壁壘,每隔25米有一座多層塔樓,最上層可以了望,下面幾層隱藏士兵和武器,壕溝內側是樹樁,再后面才是軍營。守在阿列細亞城的高盧人有8萬多,在羅馬軍的圍困下糧食緊張成為不可克服的困難,維欽及托列克斯號召城外的高盧人來解圍,于是集合起了20多萬人的大軍。城內的高盧人首先搶占高地,然后用泥土和樹枝填滿壕溝和陷阱,迅速接近羅馬人的壁壘。接著一大隊高盧人排成“龜甲形”:前排戰士向前舉著盾牌,后排戰士向上舉著盾牌,形成屏蔽,沖到羅馬軍柵欄前,用投石、箭矢、石塊殺傷了很多羅馬人。正在高盧人乘勝前進時,高盧人發現自己的營寨起火,連忙后退,此時羅馬騎兵迅速追擊,起義軍全線崩潰。原來,凱撒見羅馬軍受到城內外起義軍的夾擊,便命令預備隊繞過山地,從后面襲擊起義軍的營寨,擾亂起義軍軍心。這樣使起義軍誤認為營寨已被羅馬軍占領,便倉惶潰散。維欽及托列斯面對這種情況,為保護部下免遭屠殺,便披上自己最好的甲胄,騎上套著華麗馬衣的戰馬,來到羅馬營寨,靜靜地坐在凱撒腳下投降,被囚6年后,在凱撒的凱族式被示眾處死。
起義軍的失敗,最重要的教訓就在于,起義軍勇猛有余,而謀略不足。實際上,當援助阿列細亞城的起義軍到達以后,凱撒的圍城部隊實際就處于腹背受敵的境地了,若此時起義軍在夾擊凱撒所率的羅馬軍隊的時候,采用包圍的方式或圍困的方式(因為此時起義軍將近有30萬人的兵力),戰勝凱撒則是完全可能的。但起義軍采取了直接進攻以逸待勞的凱撒軍隊的戰術,試圖憑自己的兵力優勢一舉摧垮凱撒軍隊,對自己的營寨疏于防范,結果讓凱撒鉆了空子,動搖了軍心,最終失敗。
上一篇:疏于防守·國門洞開
下一篇:疏于防范,被詐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