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御膳房
清朝的中后期,官僚機構開始臃腫起來,各衙門疊床架屋,一層層增加機構,擴編員額,人浮于事,根本談不上什么效率?!肚迨犯濉ぢ毠佟分杏涊d,清朝內務府“總管大臣無員限”,即可以隨意找借口安排官職。一些想借此路辟“登龍之道”的人,都千方百計往那里安插親信,直到人滿為患,光是侍候皇上吃飯、喝茶的六品以上官員就有三十多個。乾隆八年,還“增置承辦姜蒜領催、內副催總二人”。依此類推,買油鹽醬醋,蘿卜青菜、米面雜糧、雞鴨魚肉等等,都設專門官員、恐怕千八百人也不夠用。
買姜蒜之類也要專門設官員“領催”,明眼人一看便知,那純粹是為了給某些人弄頂烏紗帽,才想出如此啼笑皆非的點子。官僚主義者十分懂得設機構與安插人的奧妙,就是要先立好廟,然后不愁沒有菩薩。所以,他們把心思花在千方百計擴充機構上。一次,道光皇帝想喝一碗片兒湯,叫御膳房去做。直到第二天,“內務府即遞封奏,請添置御膳房一所,專供此物,尚須設專官管理,計開辦費若干萬金,常年經費又數以千金”。道光看了奏折,又好氣又好笑,說:“前門外某飯館制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耳,可令內監往購之?!焙髞恚瑑葎崭畧蟾嬖擄堭^已關閉,買不到。道光皇帝終于沒喝上一碗片兒湯,只好無可奈何地感嘆:“以萬乘之尊,欲求一食物而不得,可慨矣夫!”
本來,做片兒湯在面食中是最簡單不過的事,專伺候御膳的大廚師們不可能不會。能做而不做,這倒不是廚師斗膽抗旨,而是內務府的官僚們從中作梗,想乘機撈一把,于是才出了那樣一個餿主意。從表面看,另“添置御膳房一所”的理由冠冕堂皇得很,是為了向皇上“專供”片兒湯,可以說對圣意十分重視,實際上,這些人小題大作的目的,在于想撈一個安插親信、中飽私囊的機會。
清朝皇帝的御膳房一事,反映了官僚主義害人的歷史教訓。舊時代的官僚主義,害得道光皇帝喝不上片兒湯倒還是小事,今天的官僚主義,如任其發展下去,那是要貽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業的。
上一篇:清朝共河的管理
下一篇:清朝頑固派反對建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