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陵的耗費
西安臨潼秦始皇陵出土地下兵馬俑擺出了大戰陣勢,從而形成了震動世界的轟動效應。在贊嘆古人巧奪天工的技藝和驚天動地的氣勢之余。細算一下成功這巨大方陣所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反過來再看一看秦始皇時代普通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艱難生活,那不也是一幅“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景嗎?帝王將相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后還要輔金蓋玉,簡直是死人壓迫活人。這種現象,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緩慢進程中令人難解的一幕。
資料證明,秦始皇陵修筑的時間延續了三十余年,僅土方工程就耗費了一億七千零一百三十余萬個工日。當時全國二千萬人左右中總有勞力者也不過四百萬,為修筑秦陵,每個勞力平均服役四十余天。這么多的人去從事為死人“消費”的苦役,留下來發展生產的人能有幾何?死人奪走了活人口中之食!何況秦陵建筑中的土方工程只不過是陵園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另外,還要從北山運石,蜀荊運木,以及燒造磚瓦,修建地上和地下的建筑,制作大量的陪葬品,等等。這些工程量比土方工程恐怕要大上二、三倍乃至數倍。修陵而外,秦王朝的徭役還有建阿房宮、筑長城,修馳道、通水路、戍五嶺,以及轉運糧食、芻豪等。每一項工程都非同小可,其徭役的慘重可謂無以復加。民間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故事道出了秦時百姓求生不能生,求死不能死的困苦。西漢司馬遷同游全國時曾親自到塞北看了看長城,想見工程的浩大,發出了議論和感慨。今天我們看了秦陵秦俑也不能不發出“始皇不滅,天理難容”的感慨。古人今人所見略同。回顧歷史,推敲中華民族前進的每一個腳印。這死人壓迫活人,陷民于水火之中的事情,幾乎每朝每代傳綿不絕。奴隸制度雖早已滅絕,但視平民如草芥,幻想死后升天享樂的皇親王族,運用權力筑一己之消遙樂園,失掉民心,丟了江山,千古如出一轍。
上一篇:失良將,國祚亡
下一篇:孫中山先生空有志修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