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空有志修鐵路
一九一二年四月,孫中山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于同年九月,在袁世凱手下擔任了“全國鐵路總辦”一職。
孫中山對在中國修筑鐵路異常熱心。他始終認為,美國在有鐵路前也是貧困的,但美國一旦借錢鋪設了二十萬英里的鐵路,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因此,中國要想富強起來,也必須有四通八達的鐵路才行。
在孫中山任職期間,一位叫唐納德的澳大利亞記者曾陪同他考察了全國的鐵路線。一天,唐納德到孫中山的車廂去,看見他正凝視著掛在墻上的一幅很大的中國地圖,不時用手里的毛筆在各個城市之間劃上線,把它們連結起來。孫中山說:“我希望你幫我設計這幅鐵路圖,我建議在十年之內修筑二十萬里長的鐵路,你看,這粗的是干線,這細的是支線。”唐納德聽后,認為這種想法不現實,說:“最主要的,是你資金沒有辦法解決。”孫中山不以為然地說:“我一定要讓人們知道,我的鐵路將能拯救中國。關于資金,這很簡單,我們會得到想要的全部款項。我將用英國資金修一部分鐵路線,用美國資金修一部分,用德國資金修一部分,用日本資金修一部分。”唐納德反駁說:“您難道忘記了嗎?當時滿清政府也曾想這樣做,結果招致了一場鐵路風潮。”孫中山聽后沉默不語。唐納德又指著地圖說:“圍繞西藏的那條鐵路是永遠也修不成的,這里陡得連一條牦毛也很難爬上去。”孫中山直視著唐納德回答:“哪兒有路,鐵路就可以修到兒!”
以后,孫中山多次向美國、英國的金融家們要求過貸款,但是到“二次革命”之前,同那些金融家們,如摩根、喬治·波林及倫敦公司所簽訂的有關修建鐵路的合同,都不過是一紙空文,從未超過勘測階段。
中山先生想通過實現鐵路現代化富強中國,在當時只能是幻想,而打算借用外國的金錢實現鐵路現代化來發展中國,那就更是一廂情愿了。當時的列強,或用軍事,或用經濟,或用文化的手段對待中國,決不是想幫助中國,而是力圖控制,瓜分中國。對列強存有幻想,是中山先生革命的悲劇。其次,經濟建設自有其規律,不同于武裝起義,一夜之間可以出現“奇跡”。如果不根據現有國情、國力,腳踏實地逐步發展,而空提十年如何,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建設國家應該借鑒外國的經驗,但決不可能照搬;應該利用外國的援助,但決不可能依賴。指望用外國的金錢買來中國的富強,過去不行,現在也不行。
上一篇:始皇陵的耗費
下一篇:孫中山的“二五減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