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兒》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兒》人物故事小傳
上官婉兒(公元?—710年),自幼因祖、父罪隨母配入掖庭。成人后,明習吏事,文詞湛然,聰穎狡黠,大異常人。武則天亦憐惜其才,有罪而不殺。武后稱帝中期以后,常令上官婉兒參決政事。中宗復位,命其專門掌管朝中制令,深被信任。被拜為昭容。上官婉兒因與武三思淫亂,又因其崇拜武則天為人,故多于其所制定的制敕中尊武抑李,受到當時唐太子及朝臣的忌恨,舉兵幾欲殺之。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上官婉兒同中宗韋后皆被殺。上官婉兒文思如泉,詩作甚多,民間廣為傳誦。玄宗曾令人編輯成書達20卷,由著名詩人張說為序,以廣流傳。
〔正 史〕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也。父庭芝,與儀同被誅,婉兒時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①其面而已。自圣歷②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參決。中宗即位,又令專掌制令,深被信任。尋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婉兒既與武三思淫亂,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氏而排抑皇家。節憫太子深惡之,及舉兵,至肅章門,扣閤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與后遂激怒,并將婉兒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俄而事定。
婉兒常勸廣置昭文學士,盛引當朝詞學之臣,數賜游宴,賦詩唱和,婉兒每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公主,數首并作,辭甚綺麗,時人咸諷誦之。婉兒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嘗充使開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兒草遺制,曲敘其功而加褒賞。及韋庶人③敗,婉兒亦斬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詩筆,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④為之序。初,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占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既生女,聞者嗤其無效,及婉兒專秉內政,果如占者之言。
《舊唐書》卷五一
〔注 釋〕
①黥:黥刑,古代的一種肉刑。先在罪犯的額上刺字,而后將字染黑,故亦稱墨刑。②圣歷(公元698—699年):武則天稱帝后的第十個年號。③韋庶人:唐中宗皇后,死后被追貶為庶人,請參見本書《唐中宗皇后韋氏》。④張說:字道濟。累官至中書令,封燕國公。文名素著,為唐代著名詩人。有《張燕公集》傳世。
〔相關史料〕
前昭容上官氏相門積善,儒宗雅訓,文學冠時,柔嘉順則。內守恬淡,外防奢侈,發于少長,持以周旋。樂無靡嫚,衣必瀚濯,珠璣不珍,墳籍為寶①。故能誠切一室,功宣兩朝。讜議②日聞,屢援楚筆,忠規歲納,方輕漢輦。惟此邦媛,郁為宮師,遂能德綜十倫,孝高百行。……今依表奏,以憲圖史,可起復婕妤,主者施行。
唐中宗:《起復上官氏為婕妤制》,《全唐文》卷一六
〔注 釋〕
①墳籍為寶:指以典籍為寶,即酷愛讀書的意思。②讜議:忠直的議論。
上一篇:《吳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吳筠》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唐肅宗皇后張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唐肅宗皇后張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