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對官吏畫長卷
郭忠恕(公元?—977年)是一位宋代擅長畫建筑物的畫家。他字恕先,河南洛陽人。曾先在后周太祖(郭威)和宋太祖(趙匡胤)駕下任國子書學博士。他在畫建筑物時,比例、透視掌握得十分準確。據后來的劉道醇和李薦評他的畫說:“郭忠恕畫屋木、樓觀,上下都經過折算,一處是斜的,其它部分也跟著斜,完全是按照瓦木工人的結構方法,至于掌握比例,則是以毫厘折寸,以分折尺,以寸折丈,也都一點不差。”因此,所畫建筑物的棟梁木構之間,看去有如中空,仿佛令人能走進去,門窗欄干,似乎可以用手捫摸開關。”說明他的畫具有一定的空間感、體積感和質感。
郭忠恕性格倔強。在官場中不肯趨炎附勢,隨波逐流,幾次因和權貴們爭吵而被貶謫,以致終于被罷官。他喜歡喝酒,乘酒興能作出好畫來。但他不高興的時候,勉強讓他作畫,他會發怒而去。
據說郭忠恕在陜西居住時,有個管酒業的官吏,很有錢,這官吏的兒子很喜歡繪畫。一次把他請到家中,每天以酒飯招待,懇請他給畫一幅畫。郭忠恕覺得盛情難卻,就選了一幅很長很長的紙卷,在開頭畫了一個梳著雙髻拿著線車的兒童,又在紙卷的末尾畫了一個風箏,中間畫了一條幾丈長的風箏線把兩者連了起來。這本來是一種很難、很顯示畫家功力的技法,但這個官吏和他的兒子競覺得平談無奇,并不欣賞。郭忠恕看了他們的神情,知道他們根本不懂藝術,不過要附庸風雅而已,因此,再也不給他們畫了。
上一篇:未防內叛失城池
下一篇:桃園三結義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