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睽卦第三十八·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
【譯文】六三,似乎看見大車被拖曳難行,駕車的牛受牽制不進;又恍如自己身遭削髮截鼻的酷刑。起初乖睽,終將歡合。
【注釋】①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曳,音夜ye,拖曳;掣,音徹che,牽制;天,當作“而”(見“說明”),古代“髠髮”之刑,即剃削罪人的髮;劓,音藝yi,古代割鼻之刑。這三句取三種喻象,說明六三處《睽》下卦之終,與上九正應卻睽違難合情狀:三陰柔失位,上下兩陽近比,造成心理威脅,猶如二“曳輿”于后、四“掣牛”于前;又因上九遠在外卦之極,恐其對己猜疑乃至施加懲罰,故恍如己身受“天”、“劓”酷刑。辭義主于表明六三居內睽違至極,處境艱難,并由此產生恐懼、疑慮。《本義》:“六三、上九正應,而三居二陽之間,后爲二所曳,
前爲四所掣;而當睽之時,上九猜狠方深,故又有‘髡’、‘劓’之傷。”②無初有終——猶言“初睽,終合”。此謂六三雖睽違不堪,但篤情專戀上九,二、四非正應難以牽制,終致上九疑消而歡合。《本義》:“然邪不勝正,終必有合。”
【說明】爻辭“天”字,諸家訓釋不同。如:(一)、《釋文》引馬融曰:“剠鑿其額曰‘天’。”《集解》引虞翻曰“黥額爲‘天’”,同此。指在罪人額上刺字爲罰。(二)、胡瑗認爲:“‘天’當作‘而’字,古文相類,后人傳寫之誤也。然謂‘而’者,在漢法,有罪髠(音坤kun)其鬢髮曰‘而’。”(《周易口義》)(三)、俞樾認爲:“天”當作“兀”字,謂《玉篇》引古文“天”作“”,以形近,故“兀”訛爲“天”。并據《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釋文》云“刖足曰‘兀’”,以訓其義(《羣經平義》)。今取胡氏說。
上一篇:周易·晉卦第三十五《六三,衆允,悔亡.》
下一篇:周易·觀卦第二十《六三,觀我生,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