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絕舞乘舟去
春秋末年,吳、越兩國爭雄奪壩,互相戰爭。公元前四九一年越國戰敗,國王勾踐被迫到吳國服侍吳王。勾踐忍辱負重,暗地里咬牙切齒,表面百依百順,得到了吳王的歡心,勾踐被放回國。
回國后,勾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準備復仇。大夫文種獻計:選美女、獻吳王,亂其朝政,乘虛而入破吳。勾踐下令,在國內挑選美女。
越國諸暨縣 羅西村有一美女,人稱西施。勾踐的選美差役望見西施正在浣紗,頓覺神采超群,光艷奪目,立刻被選進宮。勾踐調來能歌善舞的宮女,對西施進行嚴格的歌舞訓練。宮女對西施說:“美人,要具備三個條件。一容貌、二歌舞、三體態,缺一不可。雖有容貌,歌舞不通,不足為奇。歌舞雖通,體態不美,不足為妙。”從此,西施發憤苦練,日夜不休。深夜的宮院內,常常閃出她婀娜輕盈的舞姿。在悠揚的樂曲中,她舒展腰肢,輕揮雙臂,翩翩起舞。這時,透過朦朧的月色再看西施,神態飄逸,宛若天仙。
勾踐看到條件成熟,便派相國范蠡將西施獻給吳王。昏庸好色的夫差,見到西施神魂巔倒,非常得意,整日沉溺在灑色之中,不理朝政。為了討西施的歡心,大興土木,盡情揮霍,建造了豪華“館娃宮”,為西施表演歌舞和歡宴嬉樂之所。他叫人把長廊下地皮挖空,放進大缸,上面鋪上木板,取名叫“響屐廊”,西施帶領眾宮女,腳穿木屐,裙系小鈴,在木板上跳舞。裙子上的小鈴,隨著舞蹈,不時發出清脆歡快的聲音。腳上的木屐,踏在板上,又送來一陣陣錚錚嗒嗒的回響。兩種奇妙的聲音相互交織,別有風趣。
吳王宮里歌舞升平,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勾踐見吳國的國勢已經衰敗,便立即抓住戰機伐吳。公元前四七五年出動大軍,一舉攻滅吳國。吳王夫差追悔莫及,被迫自殺。
勾踐滅吳之后,大宴群臣,慶賀勝利。席間,群臣狂歡縱飲,唯勾踐面露愁容,相國范蠡看出了其中奧妙,他知道與勾踐這樣的君主,只能同患難,不能共歡樂。勾踐的愁容后面,隱藏著對功臣的殺機。于是,范蠡便做好準備,帶著西施。趁夜來到江邊,一葉小舟,蕩進了江湖,消失在無邊無盡的江波之中。西施是我國春秋時代的一位著名的宮廷舞人,她以其出眾的才貌名揚天下。然而,她的短暫人生又令人惋惜。
上一篇:西周王國的違禁商品
下一篇:西昆詩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