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治和朱梧槚的酸楚
1900年8月8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展望新世紀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上,被譽為無冕數學之王的希爾伯特發表了《數學問題》的著名演講,列舉了23個尚未解決的重大數學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連續統假設”,它是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于1882年提出的,他曾說自己已經解決,并即將公布他的證明,但是,直到康托爾逝世,人們也未見到他的證明結果。
許多人都試圖攻克這個堡壘,摘取“連續統假設”的桂冠。本世紀50年代初,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徐利治教授和年輕教師朱梧槚也在共同致力于攻克這一難題,他們從1956年到1957年,連續發表了4篇研究“連續統假設”的論文,其中《超窮過程論的基本原理》與《在樸素集論與超窮過程論觀點下的康托爾連續統假設的不可確定性》被列為國家級重要論文,并在1957年5月中科院第2次學部論文報告會上宣讀,其主要結論是獲得了連續統假設不可判定的正確思想和得出了一個樸素而直觀性證明。所謂不可判定,是指既不能證明連續統假設為真,也不能證明連續統假設為假。蘇聯《數學文摘》陸續評價了這四篇論文,特別指出:“連續統假設不可確定性”是一種全新的思想。徐利治和朱梧槚經過幾年艱苦奮斗,已經開始找到了解決問題之正確途徑,攻克這一堡壘指日可待了。
就在他們全力攻關的時候,中國大陸掀起了一場強烈的政治風暴,反右斗爭開始了,二人同被這場風暴從山巔卷進了谷底,合作研究也被迫中斷。
1963年,美國數學家科恩完成了連續統假設相對于ZFC公理系統獨立性的證明,也就是說連續統假設相對于ZFC公理系統來說是不可判定的。這是60年代集合論的最大進展之一,被列為60年代美國十大科學成就之一。在美國數學界彈冠相慶的時候,徐利治和朱梧槚的心里充滿了不可名狀的酸楚,若不是那場政治風暴,這一桂冠怎么會落在別人的頭上?
駿馬需要疆場、英雄需要舞臺,英雄戰死沙場,何等光榮,何等轟轟烈烈。英雄寧愿在乘勝前進時倒下,也不愿于勝利在望時班師。
上一篇:徐光啟的白玉之瑕
下一篇:徐渭不遇而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