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全面進攻南宋之戰(117~110年)
金天會五年至八年(1127至1130年),金軍先后三次全面進攻南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的戰爭。
五年五月,宋康王趙構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位(是為高宗),重建宋朝(史稱南宋),繼續奉行妥協投降國策。為阻金軍南下,又在抗金右相李綱等人建策下,沿黃河一線設防;六月,命69歲的抗金名將宗澤為京城留守。宗澤聯絡廣大抗金武裝,不斷加固城防體系,積極備戰。宋高宗擔心東京(今河南開封)難守,于十月率宮室朝臣南遷揚州(今屬江蘇)。十二月,金太宗完顏晟分兵三路南下,第一次全面進攻南宋。至六年春,金西路軍相繼攻破京兆府(今陜西西安)、鳳翔府(今屬陜西)等地;中路軍自河陽(今河南孟縣南)渡黃河,進逼東京;另以一路進攻東京西南;完顏宗輔率東路軍長驅南下,進抵滑州(今河南滑縣東),欲與中路軍形成夾擊東京之勢。宗澤以東京、滑州、鄭州為依托,率領軍民頑強抗擊,主動出擊,打破了金中、東兩路軍夾擊東京的企圖,迫其相繼退兵。六年七月,宗澤病故。金軍再次東西并進,全面進攻南宋。宋朝廷倉促部署江淮防務。至七年三月,金軍西路軍攻下延安府、晉寧軍(今陜西延安、佳縣)等地。東路軍攻取澶、相(今河南濮陽、安陽)州等地。南宋新任東京留守杜充于李固渡(今河南滑縣西南)決黃河口,欲阻金軍。金軍遂轉攻大名(今河北大名東北)、東平。爾后,完顏宗翰分兵自滕縣(今山東滕州)奇襲揚州,自率主力于沭陽地區擊潰宋韓世忠軍,乘勝南下。南宋沿淮守軍不戰自潰,宋高宗逃往臨安(今浙江杭州)。金軍亦因長江阻礙而北撤。七年(1129年)閏八月,宋朝廷重整部署,放棄淮河,守保長江。金朝乘南宋江防尚未鞏固之際,命完顏宗弼(兀術)為帥,第三次全面進攻南宋。九月初,東路軍破登(今山東蓬萊)、萊州、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等地。中路軍分兵一部自黃州(今湖北黃岡)渡過大江(今長江),攻掠今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后撤軍。宗弼親率主力進占和州(今安徽和縣),攻占建康(今江蘇南京)、臨安(今浙江杭州)等地。宋高宗乘船逃往溫州沿海地區。八年(1130年)二月,宗弼自臨安引軍北撤,在黃天蕩(今江蘇南京東北)遭宋將韓世忠軍阻截,被困40日,后用火攻擊敗宋軍,方得渡江撤歸六合。至此,金軍全面進攻南宋因宗弼主力受挫而結束。
宋代守城時用以堵塞缺口的塞門刀車(模型)
宋代攻城時用以破壞城防設施的撞車(模型)
上一篇:《金、西夏、南宋形勢(108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金城戰役(195年7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