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北方最大的藏書家朱睦㮮
朱睦㮮(公元1517~1588年), 字灌甫, 一作灌夫, 號西亭,又號東陂居士,朱元璋的七世孫、周定王朱橚之后裔。明武宗正德十二年 (公元1517年) 生于河南開封。居住在這里的周王,從朱橚開始,都十分重視文化事業,收藏了大量的圖書。他出生在這樣一個富有的家庭里,15歲受封鎮國中尉。神宗萬歷五年 (公元1577年),舉文行卓異為周府宗正,負責周府宗學的教學,講授《易經》、《詩經》和《春秋》。他身居鬧市,而不慕榮華富貴,“ 一切芬華聲色之好,視猶土苴也”。他堅持走自己的路,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教育和學術研究事業,不僅“藏書極富”,成為明代北方最大的藏書家; 同時又是當時一位學識廣博的知名學者。
朱睦㮮一生愛書, 尤喜藏書。他出生在王室家庭, 受封鎮國中尉后,便利用自己家庭的優越條件,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立志從事學術研究。他曾經訪問河洛宿儒,向衛君聘學《易經》,和太芳學《尚書》,周伯昌學《詩經》,周涿為學《春秋》,許守謙學《周禮》。他的這種如饑似渴的學習興趣,使他與書結下不解之緣,與文人學士結下了不解之緣。到他20歲時,已具有廣博的學識,“通《五經》,尤邃于《易經》、《春秋》”。這種遠大的志向,促使他廣泛收集漢以來諸家關于《五經》的傳注及其他書籍。
省城開封是當時河南政治、 經濟和文化中心。朱睦㮮不滿足于在開封 一地的收集。為了廣搜群書,他四處奔走,專事訪求。他曾先后南到江蘇蘇州、浙江及湖北應山,東至山東西部,西趨陜西耀縣,北抵河南濮陽,采集各種書籍。江都葛氏、章丘李氏,是當時國內最著名的兩大藏書家。他以巨資收購了這兩家全部藏書,共計12560卷。據他在隆慶四年(公元1570) 的統計,為他所收藏的古書圖籍: 經類12,680部,6120卷; 史類12,930部,18000卷; 子類10,1200部,6070卷; 集類3,1500部,12560卷,共計藏書4311部,42750卷。這在當時北方的藏書家中是居于首位的。
為了妥善保管這些古書圖籍, 朱睦㮮于宅西建房五間, 儲書于其中,并依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編目。為他編纂的《萬卷堂書目》 (又名 《萬卷堂藝文目》、《西亭萬卷堂書目》、《聚樂堂藝文目》),是他所收藏圖書的書目,也是明代一部重要的目錄學著作。書中設立31個子目,對于諸書的作者姓名、卷數作了簡明的著錄。
朱睦㮮不僅是當時北方最大的藏書家, 同時又是一位知名的學者。為他收藏的這些圖書,既為他進行圖書分類編目、成為目錄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校書、刻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他正是利用所藏豐富之古書圖籍,潛心于學術研究,相互比較,丹鉛圈點,校勘題評,一絲不茍。經他校訂的古籍,主要有: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 17卷、邢壽《略例注》,宋張洽《春秋集注》 11卷、趙汝謀《周易輯聞》6卷,明翁萬達《翁東涯集》 17卷、張煥《平倭四疏》3卷及李夢陽《空同先生集》等。
朱睦㮮一生勤于著書, 直至臨終之前, 在病榻上還在從事筆耕。他撰寫的著作,見于記載的,主要有24種: 《易學識遺》、《春秋諸傳辨疑》、《五經稽疑》6卷、《革除逸史》2卷,《圣典》24卷,《鎮平王世紀》2卷,《謚苑》2卷,《授經圖》20卷,《經序錄》5卷,《異林》 16卷,《河南通志》40卷,《皇朝中州人物考》 16卷,《明帝世系表》 1卷,《周國世系表》 1卷,《朱灌甫集》20卷,《韻譜》5卷,《宗學書目》8卷,《醫史》4卷,《謚法考》等。內容涉及史學、方志學、哲學、醫學、文學、目錄學等學科,多具資料價值。
如《河南通志》,由河南巡撫鄒守愚主持纂修,李濂任總編。嘉靖三十四年 (公元1555年) 春完成初稿,經由他考證刪潤,于是年秋定稿付梓。計33目,約110萬字,匯集了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以前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舉、物產、風俗、地理、歷史等方面的資料。
《皇朝中州人物考》,又名《中州人物志》,專載明初至嘉靖間河南人物。始自何德,迄于李承恩,共140余人。以政治、軍事人物為主,兼及其他各類。人自為傳,記其字號、籍里及生平事略,突出其事跡,傳后有評語,論其功過得失。為研究明代河南人才分布及人才消長提供了資料。
《革除逸史》,成書于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專記建文帝朝四年史年。以記靖難戰爭為主,兼及建文朝政治、經濟、科舉、制度改革、災荒賑濟、對外政策等各個方面。對于建文帝的下落進行了考辨,以為建文帝削發為僧遁去之說,為好事者為之,非實。
朱睦㮮身為王室之后,按照明朝的制度,他的生活是相當優裕的。但他不愿意過那種坐享其成的寄生生活,而是獻身于文化學術事業,在藏書、刻書和著書方面均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既是一位著名的大藏書家,又是一位勤于筆耕的知名學者。
上一篇:明代軍事家李化龍
下一篇:明代救時首輔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