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消亡論
“學校消亡論”是由20年代蘇聯教育改革事業的重要領導人之一舒里金提出的。“學校消亡論”涉及到教育的本質、作用、內容、方法、組織形式以及勞動教育等一系列問題。這種理論認為,整個國家在向共產主義發展過渡的時期中,由一個政權管理機構逐漸轉變為對她的人民群眾具有重大教育作用的機構,國家的專政性質逐漸朝著教育性質轉變,實質上即是國家逐步在“消亡”。而隨著國家的“消亡”,專門行使教育職能的學校也一定會“消亡”,它的職能將由人們所生活、工作、勞動的一切場合和機構所代替。表面上看,“學校消亡論”也談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社會環境、周圍生活以及勞動與社會主義教育的關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這種理論卻不符合唯物主義教育理論的根本原則,成為一種難以實現的“空談”。它的要害就在于,首先它抹殺了學校的階級實質,完全脫離當時蘇聯的現實情況,不去要求加強無產階級學校在改造舊教育,培養新一代工作中的革命作用,反而要把剛剛建立起來的人民的學校看成可有可無的東西,把它溶化在生活之中,從而抽掉了對青年一代的集中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起決定性教育作用的學校教育作為爭奪青年一代的主要工具這一本質。其次,為了強調勞動的教育作用,盲目鼓吹學校教育由勞動代替、教室由工廠車間代替,這就把學校教育和生產勞動完全對立起來,從而難以給青年以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事實證明,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不斷要求生產者掌握系統的、現代化的、精深的文化科學知識與技術,何況在當時,就是在現在,離開學校的系統教學也是不行的。“學校消亡論”的影響給人們帶來如下的教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離開了一定時期的社會政治、社會生產發展狀況,就會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造成左的冒進主義的空談或右的保守主義的僵化,其結果在理論上是錯誤的,運用到實踐上去則會導致極大的危害。
上一篇:學校工作中的群眾運動
下一篇:學生厭學現象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