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吞鐵釘
照看好下一代是做父母的責任,給孩子選擇恰當的玩具,的確需要講究一些。古代醫籍記載明朝大醫學家張景岳先生醫治一孩童誤吞鐵釘的實例,足可成為養子育嬰者之戒。
《景岳全書》中,曾經記有一嬰兒,名煥王甫,周歲,其母拿鐵釘一枚給孩子玩耍,誰想卻納進口里吞下去,孩子父親立刻到張景岳先生處求救,趕到了王家,看見孩子母親正在倒提著小孩子的兩腳,頭朝下,希望把鐵釘從孩子的嘴里摳出來,小孩的鼻子、嘴巴已經被挖得鮮血淋漓,氣息奄奄了。景岳見狀,急忙制止了他們,并且勸她們說:“鐵釘已被下咽,不在喉頭,頭朝下摳掏鐵釘不但沒有用,反而會要了孩子命的!”。王父苦苦哀求救治,張景岳一時慌張地想不出什么妙方,順手取出一冊《本草》書查閱,當查到“鐵”這味藥材時候,見有鐵畏樸硝的一則記載,靈機一動開了一張處方:把磁石、樸硝兩藥研成細末,加豬油和蜂蜜調合,讓病兒一次服盡。服后當晚三更時分,病兒腹瀉,泄下一物,大小形態象竽頭,晶瑩光潔如傅菜,潤滑無棱,藥裹其外。剝開這個瀉下物剖視,只見鐵釘被包藏在其中間,用水沖凈細看,原來是一枚當時京城里的人們常用來釘鞋的蘑茹釘。孩子雖然已脫離了危險,家長卻嚇了個半死。
從上面病歷中,不得不佩服張景岳先生經驗之豐富,遣藥之精當。退而思之,如果孩子的母親護理有方,不給鐵釘玩弄,何致招來如此駭人的橫禍?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幼兒誤吞圖釘、玻璃球、藥品、小玩具一類物品的事故發生,下吞的異物卡在喉間或墜入氣管,往往造成窒息死亡。小兒無知,家長明查,選擇恰當玩具。愿此則事例能為看護小兒者,引為教訓。
上一篇:奕山的敗績與謊言
下一篇: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