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在搗鬼
密立根(1868—1953)是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1921年,他到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任教,他在該校對V·F·赫斯曾探測到的據信是起源于外層空間的輻射很感興趣。1925年,他把這種輻射命名為“宇宙射線”。他分別用在飛機和氣球上與沉入湖底的儀器對上層大氣中和地面下的輻射強度作了測定。在本世紀30年代,他發表了關于宇宙線起源問題的獨立見解。主張宇宙射線是一種類似于γ射線的電磁輻射,只是能量高些。他認為,宇宙射線發源于宇宙的邊緣,在那里,物質正在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而宇宙射線則是物質“出生時的啼哭”。物質仍在不斷地被創造出來的圖景,在他看來是具有宗教意義的。
大約在1930年,美國另一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康普頓(1892—1962)也把注意力轉向宇宙射線上,為了這一研究工作,康普頓走遍世界各地,指導進行了一系列的測量,結果證明“緯度效應”是存在的,宇宙射線確實是受磁場的影響,所以,它們必定由、至少部分地由帶電粒子組成。康普頓認為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而密立根的見解是錯誤的。
與此相反,密立根堅信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他的測量并未發現緯度效應,所以康普頓的見解是錯誤的,二人各自己堅持自己的觀點,很難斷定孰是孰非。
后來,密立根的學生在測量中發現了緯度效應,密立根以前的測量之所以沒有發現緯度效應,問題出在了測量儀器上,當儀器的毛病排除后,便可測出緯度效應了。在事實面前,密立根只得認錯了。
在科學探索中,錯誤是在所難免的。迅速發現和勇于摒棄錯誤,是科學家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上一篇:以訛傳訛誤人非淺
下一篇:伊麗莎白一世為政誤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