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帝陳伯宗
陳文帝為人明察,勤于政事,在位7年,江南平定,北境安寧,算得上一個有為之君。但他的大兒子陳伯宗卻很不爭氣,繼承皇位僅有半年時間就被廢黜。
陳伯宗字奉業(yè),小字藥王,陳文帝即位之初,就被立為皇太子。陳伯宗自幼不甚聰慧,文帝深為憂慮。天康元年(566)四月,陳文帝病危,擔心太子伯宗年幼柔弱,守不住皇位,便對安成王陳頊說:“我打算行兄終弟及之禮,你看如何?”以此來試探一下陳頊的態(tài)度。陳頊連忙拜叩流涕,固辭不受。陳文帝又對尚書仆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說:“當今中國三方鼎峙,政事繁重,需要有一個老成持重的人當國君才能應付這種局面。所以我打算立安成王為嗣,希望你們遵照這個意思去辦。”孔奐流著眼淚說:“陛下飲食失調(diào),不久就會康復,怎么說出這樣不吉利的話呢?再說皇太子年輕有為,日有進步。安成王作為皇弟,足可為周公之輔。如陛下有廢立之心,我們雖然愚笨,實在不敢奉詔!”陳文帝聽了自然很高興,夸獎了一番:“古代可以托孤的直臣,今天又在你身上見到了!” 隨即以孔奐為太子詹事,以陳頊為司空、尚書令,讓他倆和中書舍人劉師知、尚書仆射到仲舉共同輔佐伯宗。
過了幾天,陳文帝駕崩,太子伯宗在大臣擁立下即位。詔令以安成王陳頊為驃騎大將軍,進位司徒、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 以徐度為司空,章昭達為侍中,袁杞為左仆射,沈欽為右仆射,徐陵為吏部尚書。
第二年(567)正月,陳伯宗改元光大。不久,三個輔佐大臣之間的權力之爭迅速激化。自陳伯宗即位后,劉師和、到仲舉便以輔弼重臣身份,經(jīng)常住在宮中,參與一切事務的決策。安成王陳頊也帶了三百人進駐尚書省。師知見陳頊威望權勢越來越大,心中忌恨,秘密與尚書左丞王暹等謀劃,想把陳頊趕出尚書省。正當眾人懾于安成王權勢,猶豫不決,不敢行動之時,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自告奮勇,跑到相府,對陳頊假傳圣旨說:“現(xiàn)在四方無事,王可遷出中書省,料理揚州事務。” 陳頊一時摸不清頭緒,只好做出省準備。這時中記室毛喜跑進來說: “陳有天下的日子不過17年時間,卻連有大喪,中外危懼。太后深思熟慮,才讓王入省共理政事,今日不佞所言,一定不是太后本意。事關重大,愿王三思。為您考慮,應該趕快上奏,別讓奸人陰謀得逞!”陳頊聽了,稍顯猶疑。毛喜又說:“現(xiàn)在您如出外,就會受制于人。譬如魏之曹爽,愿作富家翁,難道可能么?”陳頊讓毛喜把領軍將軍吳明徹找來商議,明徹說:“嗣君庸暗,不能總理萬機,殿下至親,好比周公召公,應當幫助安定社稷,希望您留在中樞,一定不要再猶豫。”陳頊經(jīng)二人一說,拿定主意,決不退讓。便假稱有病,把劉師知請到家中說話,同時派毛喜先入宮去見太后,問清情況。太后說: “現(xiàn)在伯宗幼弱,政事完全托付二郎 (指陳頊),這個詔命絕對不是我的意思。”毛喜又去問伯宗,伯宗說道: “這是師知等人干的,朕并不知道。”毛喜回去報告陳頊,陳頊立即把劉師知押進囚牢,然后親自去見太后與陳伯宗,歷數(shù)劉師知的罪狀,并把自己起草好的詔敕拿出來讓伯宗鈐印。當天夜里,師知即于獄中被賜死。又把尚書仆射到仲舉降為沒有實權的金紫光祿大夫。由是政無大小,盡歸于陳頊之手。
到仲舉被降職后,閑居家中,心里害怕。他的兒子到郁,娶了陳文帝的妹妹信義長公主為妻,深得文帝器重,剛剛升任南康內(nèi)史,正趕上文帝去世,未能赴任。這時見老父受了處分,也很不安,便男扮女裝,坐著小車去找右衛(wèi)將軍韓子高商議對策,子高在京城諸將中,兵力最強,他曾與劉師知、到仲舉共同策劃反對陳頊的陰謀,不過沒有被公開揭露,這時也正在擔心。到郁一去,兩人自然一拍即合,打得火熱。誰知事情被子高軍主告發(fā),陳頊以議立皇太子為名召集文武在職官吏去尚書省,等仲舉、子高一到,立即將二人連同到郁一起收捕下獄,然后請伯宗下詔賜死。
東揚州刺史始興王陳伯茂,是皇帝陳伯宗的親兄弟,也曾參預劉師知、韓子高的陰謀。陳頊怕他煽動內(nèi)外,不易對付,便給他加了一個中衛(wèi)大將軍的頭銜,讓他住在宮中,專門陪著皇帝玩,無法自由行動。湘州刺史華皎,與劉師知、韓之高等都是陳文帝所親任的大臣,劉、韓二人被殺后,華皎心中也不安起來。于是,他一邊修造兵甲,招集人馬,加緊備戰(zhàn),一邊上書求為廣州刺史,觀察朝廷意圖。陳頊假裝答應,但遲遲不發(fā)詔書,華皎便派人去求北周出兵援助,并表示歸順后梁,把兒子玄響送到江陵作為人質(zhì)。周與后梁都發(fā)兵相助,華皎遂反叛陳朝,聲勢大振。
陳頊也毫不示弱,以伯宗名義令吳明徹為湘州刺史,率舟師三萬攻郢州,命征南大將軍淳于量,率舟師五萬接應,又命冠武將軍楊文通、巴山太守黃法慧分兩路從陸上進兵,與江州刺史章昭達,郢州刺史程靈洗聯(lián)兵進討華皎。接著又以司空徐度為車騎將軍,總督建康各軍,從陸上進兵湘州。轉(zhuǎn)眼到了八月,戰(zhàn)局開始明朗。華皎與周、梁水軍首先被吳明徹率領的陳朝水軍戰(zhàn)敗,陳軍俘獲萬余人,馬四千余區(qū)。華皎黨羽四十余人被殺,華皎本人乘一條小船逃往江陵。
第二年(568)正月,陳頊進位太傅,領司徒,并享受特殊待遇,可以穿著戎裝,佩帶寶劍上殿,入朝也不必跪拜。始興王陳伯茂見陳頊專政,氣憤不平,經(jīng)常惡言辱罵陳頊。陳頊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篡奪皇位,自己來當皇帝。光大二年(568)十一月,陳頊以太皇太后名義,召集群臣,發(fā)布詔令。在令文中大罵伯宗荒淫昏暗,鼓動劉師知等排斥陳頊,指使華皎發(fā)動叛亂,敗壞祖宗基業(yè),已經(jīng)到了無法容忍的程度。又說文帝早就看出此子不中用,打算傳位于弟。現(xiàn)在就重申文帝昔日遺志,另立賢君。此令一下,陳伯宗當天便被廢為臨海王,搬出皇宮。其弟陳伯茂也被黜為溫麻侯,隨即又被陳頊派人暗殺。第二年(569)四月,陳伯宗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時年才19歲。因他既無謚號,又無廟號,所以史書稱他為廢帝。
上一篇:廢帝司馬奕
下一篇:廢帝高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