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迷信風水的經理——潘昌猷
潘昌猷是解放前重慶金融業和工商界的頭面人物之一。他投資經營120余家工商企業,曾任重慶市銀行公會主席,市商會主席等職。潘發跡于金融業。1931年其兄潘文華(當時的重慶市長)設官商合辦的重慶市民銀行,潘昌猷為董事兼總經理。他雖不諳業務,但知人善任。一方面外出延聘高手;另一方面又能虛心向老銀行家如聚興誠銀行總經理楊粲三請教學習。為謀求發展,潘昌猷通過潘文華向川康督辦公署督辦劉湘請求,獲得發行一角和五角鈔票的權利,來解決市民銀行所需的營運資金。這一舉措,方便了一般零售商店及居民的使用。角票發行額最高曾達到130萬元。市民銀行業務也由此不斷擴展推進,連年獲利頗豐。潘昌猷自此聲望大增,社會地位也隨之上升。1934年,他收買市民銀行官股,改掛“重慶商業銀行”招牌,獨家經營了重行。1936年上半年,重行有一個大的動作,就是買賣政府公債。經初步計算可得巨額賺項。潘欣喜若狂。誰知風云突變,次年七月蘆溝橋事件爆發,所買進的公債都成了昨日黃花,即使忍痛拋出也無人問津。重慶銀行此番虧損極大,困難嚴重,存戶也紛紛上行擠兌,局面嚴重。潘昌猷親自出馬四處活動借款。而時任四川省財政廳廳長兼省銀行總經理的劉航琛,則乘機卡住省行貸款不予重慶銀行。并暗中阻止其它行莊向重行放款。進而向國民黨重慶行營顧祝同和財政部特派員關吉玉提出干脆關閉重慶銀行等三家慘敗銀行,以平息金融風潮。在這緊要關頭,多虧了老朋友聚興誠銀行總經理楊粲三答應借款100萬給重行,才解了這個圍。其實這并非天賜。兔死孤悲,楊粲三也是擔心重行一旦垮臺,聚行勢孤力單也會被劉航琛吃掉。救重行即自救。所以才主動解囊的。企業興衰,靠天時,地利、人和,其中規律也是可以尋覓的。雖有“偶然”,其實是“必然”鋪墊。但潘昌猷雖經過此番水火,卻并未從自己剛愎自用,決策不力方面尋找原因。反迷信“風水”想通過求神拜佛振興聚行。公債蝕本屬判斷失誤,但潘認為與重行新建大廈的位置有關。特地從長壽縣請來一個叫張雨田的陰陽先生察看地勢。一會兒上頂樓,一會兒上馬路;又跑到附近長安寺去查“來龍”;到東水門去查“去脈”。幾天以后,陰陽先生說:“大廈的走向是好的,只是偏了一點,可把大門左移二度。生意失敗是大廈‘當煞’,對面巷道的巴壁攤擋了風水。”潘遵命立即雇工重修大門,又花了高價把巴壁攤收買拆除。可是去“煞”以后,重慶銀行業務仍無起色。潘昌猷無奈又去祈求菩薩。這時恰有西藏兩個活佛住在長安寺內。知道潘昌猷好佛,特送一尊佛像,一百零三尊小菩薩和若干舍利子。潘把這些東西都供奉在重行頂樓上。幢幢寶蓋,香花水果,把這兒裝扮得如同喇嘛廟的大雄寶殿般神密莫測。還專請一個大喇嘛帶領八個小喇嘛在頂樓上整天念經說法。法鼓金鐃,鐘聲佛號,足足鬧了九天。又由大喇嘛在大廈底層庫房深密之處埋了九顆舍利子,希圖避盜滅火,逢兇化吉。潘昌猷每天親自上佛堂燒香添油,頂禮膜拜。這樣折騰了約一個半月,耗資若干,到底也沒有感動神佛,重慶銀行仍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上一篇:一個觸目驚心的重大詐騙案
下一篇:一舉重冠軍因販毒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