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國而興于日本的插花藝術
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長期以來的國土分爭,戰事不斷,使得這門古老的藝術長久埋沒,無人問津。
從我國古代的詩歌、繪畫、織錦、器皿上都證實了我國在近2000年前就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且始于佛教供花。到唐朝已經盛行,不僅用于佛前供花,而且五代時(公元907—960年),南唐后主李煜就提倡繪畫與插花。宋代的文人墨客更喜插花怡情,飲酒賦詩,借花抒懷。至明朝,插花藝術不儀廣為普及,且有專著問世,張謙德于1595年著有《瓶花譜》。袁宏道1599年著《瓶史》,內容豐富詳盡,后來傳到日本,竟發展成一個在日本有影響的流派叫“宏道流”。這兩部書不僅系統了中國插花藝術的經驗和風格,還闡述了中國插花藝術的美學思想,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的經典專著。時至清朝,除繼承了明朝的傳統外,風格上追求華麗、珍奇,在民間得不到重視與普及。
然而,中國的插花藝術在日本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成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部分。日本的花道形成是從中國佛教傳入后開始的,公元七世紀,小野妹子三次來中國,不僅致力于佛道的研究,也將佛教供花在日本發揚光大,并建立了第一個插花流派——池坊流。14世紀,日本與我國明朝的往來頻繁,插花藝術進一步傳入日本,并由佛教供花向裝飾型演變。15—16世紀后,日本的插花藝術風格有了較大的變化,在立華盛行的同時,出現“生花”形式,形成了以三主枝象征天、地、人的構圖。17世紀末,我國袁宏道《瓶史》在日本出版,在日本插花界引起重大影響,并形成了“宏道流”,18—19世紀,明治維新后,外國文化的引入,各種插花流派興起,異彩紛呈。如今,3000多個插花藝術流派遍布日本各地。
古老的中國插花藝術在異域生了根,且開花結果,而做為發源地的中國,近幾年才剛剛復興,許多插花愛好者迷衷此道,然而,沒有系統的理論與技術,更談不上流派,不得不從日本請來專家為這門藝術發源地上的人們講授從我們祖先所學到且發展了的東西。
上一篇:欲速則不達
下一篇:玉浦遭反擊,豐臣秀吉“水陸并進”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