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美國的鐵路混亂
任何事物不是生來就完美無缺,美國鐵路也是如此。由于蒸汽動力還在幼年時代,早年的美國鐵路建筑者們,也正如早年的運河建筑者們那樣,必須要遇到和解決許多的問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與五十年代的這幾十年間,乃是顯著的試驗時期。美國也從英國獲得了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條件的不同(如像遠程的客運和容量較大的貨運),很快就說明了兩國的發展是不會十分平行的。
鐵軌的制造,軌道的寬度,車輪行駛于軌道上時的磨損,橋梁,剎車,挽鉤,安全設備,照明,保暖等問題都還有待于解決,雖然在最后解決這些問題時時間是以后幾十年的事。但是,所作的進步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驚人的。最初的鐵軌乃是一些直放在系有枕木的木梁上的鐵條。這些鐵條有容易松弛和卷曲的特性,有時甚至于伸入了國車的地板,使駕駛員不能不停下車來修理軌道。直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早朝,才普遍地使用了鐵軌。最初,軌道的寬度并不一致。鐵軌之間的寬度從“特拉華·哈得孫鐵路”的四呎三寸到“特拉華·拉卡王納及西部鐵路”的六英呎不等。這種不一致性增加了貨運的費用,而且最后還必須重建大部分的路基。直到1842年以后,機車上才有了駕駛室的設備,使用了木材作為機車和取暖的燃料,而且,直到使用煤炭以后,由于火花飛濺所引起的森林火災和木制車廂著火所造成的損失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還不要說火花燒壞了乘客的衣服。雖然在鐵路史上的頭二十五年中,客車的設備已經相當舒服,車廂和車頭通常都漆得很漂亮,將飾得很高級,名字也叫得很響亮。早年的火車每小時大約只能走十五公哩。旅客坐一條鐵路要經常換車,要乘坐十六家鐵路公司的車。第一輛客車只比馬車的車身略大一些,車輛是配合鐵路裝置起來的。車身后來就漸漸地加長了成為車輛,與現代的形式相近,兩頭都有出口,有兩排座位,中間留有走道。原來的剎車原則上是與馬車上所用的相同——是一大塊硬木,使用腳的力量,通過杠桿作用來剎住車輛。
“南北戰爭”以前的許多美國鐵路的特點便是建造的不適當與構造的脆弱。由于路基開始損耗和使用較重的車輛而加重了壓力,就經常發生事故。由于不能把路基標明,就常常發生地權方面的糾紛。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這十年,甚至于在較晚的一個時期,一個火車的乘客實際上是冒著生命的危險。空氣剎車、自動接車、信號制度以及科學方法的建筑路基等等都是后來日子里才有的事。發生事故被認為是“天意”而不是鐵路方面的疏忽。火車的開行與到達,純粹出自推測,沒有一定,直到四十年代以后才認真地執行了行車時刻表。票價也極不一致。在四十年代后期,客票是從紐約州的每公哩一分半到密西西比州的每公哩五分三厘五;貨運運價從佛蒙特州的每哩噸四分到密西西比州的二角四分三厘九,車費大體上是按照當時的競爭情況而決定的。
試驗時期的美國鐵路表明,美國現代的鐵路是先進的,但也不是從來就是先進的,它經歷了幾十年的試驗以后,克服了前進中的種種問題和混亂,才能逐步完善起來。可見,對于一些有爭論的問題,要允許先做試論,更不能在未做試驗之前輕易地加以否定。
上一篇:早期民間詞的佚失
下一篇:早逝的烏申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