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葉圣陶
《葉圣陶》:葉圣陶(1894-1988),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教育家。原名紹鈞,字圣陶,主要筆名有葉匋、圣陶、桂山等。江蘇蘇州人。1907年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1911年畢業后任10年小學教師。1914年開始發表了10余篇文言小說,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談》。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1921年與鄭振鐸、沈雁冰等人組織發起文學研究會,并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旬刊》上發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1930年轉到開明書店當編輯??谷諔馉幤陂g舉家內遷,曾在樂山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開明書店編務。1946年返回上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出版總署署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今時誠有必要” ——致周揚信
1962年8月23日上午,葉圣陶致信周揚,鄭重推薦郭紹虞先生關于通過成立中文專修班培養國學人才的設想,表達了葉、郭兩位老前輩對振興祖國文化的一片熱忱。
葉圣陶與郭紹虞有很深的交往,而這交往是因為兩人有共同的倡導國學的志向。早在1921年1月4日,葉圣陶和郭紹虞就在北京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其他參與者有鄭振鐸、沈雁冰、許地山、王統照、周作人、孫伏園、耿濟之等)。這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出現的文學社團。其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1947年3月2日,兩人又在上海參與成立旨在支持新文學運動的中國語言學會(其他參與者有陳望道、章錫琛、周予同、方光燾、魏建功、郭沫若、鄭振鐸、馬敘倫等)。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兩人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京,但倡導國學的共同愿望并沒有改變。郭紹虞擔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并兼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致力于古典文學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 葉圣陶在北京主持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在教材選編中對國學給予高度的重視。
1962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的葉圣陶有感于國學式微的現狀,產生了借當時文科教材選編工作的東風培養中文方面專門人才的想法。由此他想到了老友郭紹虞曾有過這方面的設想,便致電郭紹虞,讓其迅速將計劃寄來。面對身為教育部副部長的老友的電文,加之“看到文科教材編選工作通訊”,郭紹虞不但“覺得這個意見很重要”,而且認為“這個專修班的計劃正是組織專業隊伍的具體措施”,于是抱著熱望,即刻動手寫了一封長達四五千字的信。葉圣陶接到郭的這封信后,細細閱讀,遂致信正在主持全國文科教材編寫工作的中宣部副部長周揚,鄭重推薦。信的全文是:
周揚同志惠鑒:
聞 尊體違和,近方休養,惟珍衛得宜,早臻康復為頌。
老友郭紹虞有創辦中文專修班之擬議,因我詢及,以長函詳述其宗旨與辦法。我以為培植中文方面之基本隊伍,今時誠有必要。從幼年打基礎,較之半途鉆研,功力自更深至。特重作品之誦習與理解,而輔之以史與理論之研究,尤為避免時弊之要著。郭君甚希得 高明之贊許與支持,俾得竟成其事。今以其來書附呈,幸 賜察覽。倘承 大力相助,豈惟郭君私慰而已乎。
敬禮
葉圣陶
八月二十三日上午
周揚讀到信后,給秘書寫下了“送教育部葉圣陶同志,原信保存” 的便條,可見他是給葉圣陶復信了。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郭紹虞的這一倡議似乎并沒實行,葉圣陶的一番苦心也就白費了。
如今40多年過去,振興國學究竟該從何下手?當年這兩位學術前輩之間的通信不正是對我們的最大啟示?
葉圣陶致周揚信
葉圣陶致中華書局信
葉圣陶致俞平伯信
葉圣陶致方去疾信
上一篇:翰墨趣談·衛夫人
下一篇:信札趣談·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