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杖責魏長生
魏長生,字婉卿,俗呼魏三,四川金堂人。擅演“蹺工”戲。清高宗乾隆甲午年間,魏長生到北京演出秦腔蹺工戲《滾樓》,轟動一時,壓倒了徽班。他精湛的表演技術,使觀眾耳目一新。民間盛贊說:“《滾樓》一出最多情,花鼓連相又打更,誰品燕蘭成小譜,恥居王后魏長生。”
宋代以后戲曲,歌舞女演員很少,多是男扮女,有的模仿小腳,所以就出現了“踩蹺”(又叫“踩寸子”)這種舞蹈技藝。踩蹺演員要把腳趾部分踩在“蹺”上面的凹槽里,腳底部緊貼“蹺板子”并綁好,再套上鞋形的襪子,這時演員始終保持用蹺尖走路,踝關節以下不能活動,所以很吃力。同芭蕾腳尖技巧極為相似,只是芭蕾著力點在腳尖,“蹺”的著力點在腳掌(即半足尖)。當時北京四大徽班中的演員也有踩蹺的,但蹺工戲較少,工夫也不過硬,只有梆子演員魏長生的技巧最熟練,所以認為他是蹺工的創始人。
魏長生在北京演出成名之后,卻遭到許多非議。一天,魏長生乘坐新購置的馬車外出訪友,路上同御史相遇,御史詢問誰家的馬車這么漂亮?家人回答說是唱梆子的魏長生,御史說:一個臭戲子,就會踩蹺裝女人,也配坐這樣的車,即命家人把魏長生從車上拉下來,并用棍棒予以毒打,魏多處受傷,御史則揚揚而去。乾隆五十年乙己,北京禁演秦腔,魏長生離開北京。三年后他曾到揚州演出,獲得了千金收入。約在嘉慶六年辛酉,他回到北京,這時他須發斑白,看得出他雖飽經滄桑,但風采仍惹人注目。在他演出《表大嫂背娃子》以后,不幸在后臺結束了他的一生,那是他才五十多歲。
魏長生是一位有才華、有創造性的著名民間藝人。他的可貴之處在于有創新,對藝術和技巧的態度極為嚴肅認真,他的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日下看花記》對魏長生作了這樣的評價:“其志愈高,其心愈苦,其自律愈嚴,其愛名之念愈篤,故聲容如舊,風韻彌佳,……”可惜這樣出類拔萃的藝術家在那時卻得不到重視。
上一篇:張飛自取其禍
下一篇:怎能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