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西湖·西子倩影
七千多年前,西湖為錢塘江的一個淺海灣。南面的吳山和北面的寶石山相對,是環抱這個海灣的兩個岬角。由于長江、錢塘江和附近群山中的溪流帶來了許多泥沙,不斷堆積,塞住灣口,使沙洲增長,最后連接成陸地,其內側便形成了一個瀉湖。始稱武林水,后稱明圣湖,又因“湖有金?!?,而名金牛湖。唐代,因湖在錢塘縣境內,更名錢塘湖,隋時筑杭州城,因湖在城之西,遂名西湖。因蘇軾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句故又稱“西子湖”。
人們因西湖的由來而稱之為“大海的嬰兒”。民間卻有如下美麗的傳說:古時,玉龍和彩鳳琢磨出一顆明珠,光明四射,照到哪里,哪里便會變成閬苑仙境。后來,此明珠被西王母盜走。玉龍和彩鳳找王母娘娘評理。爭搶中,金盤搖晃,明珠滾落到地上,形成清似明鏡的西湖。又傳西湖原是一位女神,她手托明珠,促成了耦兒和紅蓮的婚事,最后共同生活在碧波漣漪的湖水中。
古人云杭州西湖“四百八十可游處,三萬六千堪醉時”。人們把西湖最著名的景點歸納為“西湖十景”。據宋人王洧和明人聶大年的詩,“西湖十景”是: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兩峰插云。民間相傳著織錦能手柳浪和柳林中黃鶯姑娘的故事。柳浪織綿,黃鶯唱歌,織出西湖九景的錦緞,被皇帝看中,非要她在一夜之間織出西湖十景的錦緞。黃鶯請來了畫眉、八哥、百靈、芙蓉鳥等眾姐妹,趕織了出來。從此,便有了“西湖十景”。
湖中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人稱“蓬萊三島”。
小瀛洲,是人工堆積而成的小島。北宋元祐四年(1089),蘇軾任杭州知縣時,疏浚西湖,筑成蘇堤,又在湖面上立三座石塔,禁止在塔內植菱種芡,以防湖水淤積,名“三潭”。南宋時,祝穆、馬遠等以其地風景秀麗,而名之為“三潭印月”。但此三塔后被搗毀。明時,錢塘縣令聶心湯仿蘇軾募民浚湖之舉,取淤泥在湖中堆積一島,又在島外筑一環狀堤埂,成為“湖中之湖”,在島上建一湖心寺。為了恢復三潭舊跡,又在堤南湖中,重建了三塔。遠望似倒覆石香爐的三只巨足。民間據此而有魯班兄妹造石香爐,鎮壓湖中黑魚精的傳說。三潭印月的景致,即由三個石塔和小瀛洲兩部分組成。
小瀛洲上,原有清朝顯臣彭玉麟所筑的退省庵,彭死后,改作彭公祠。辛亥革命后,又改為先賢祠,祀明末清初呂留良、杭世駿、黃宗羲、齊周華等四學者。他們皆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故被尊為先賢。后又廢祠而改為敞軒。
在康熙所題的“三潭印月”石碑前,有“我心相印亭”?!拔倚南嘤 毕刀U語,即“不必言說,彼此意會”之意。
“碧天清影下澄潭,萬頃金波鏡里看?!比队≡?,古來以賞月勝地著稱?!段骱尽吩疲骸霸鹿庥程?,分塔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碑嫾乙伯嬋齻€石塔,各懸一月影于中。而《湖壖雜記》則載:“順治王辰春,偶同王子古直登教場山絕頂,下盼湖中有三大圓暈見于放生池之左側。詢之山僧,僧曰:‘此所謂三潭印月也?!蛭蛴≡轮f,謂其似月而非真月,向之畫工大誤矣。”
三潭印月北面是湖心亭。據說此處即蘇軾所立三塔中北塔的舊址。明朝張岱《西湖夢尋》云:“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樓,煙云吞吐,恐滕王閣、岳陽樓無其偉觀也?!贝藣u在明嘉靖年間堆土而成,島上建振鷺亭。因處全湖最中心,人們稱之為湖心亭??滴踉H臨島上題“靜觀萬類”、“天然圖畫”額。湖心亭上有對聯云:“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夜月;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
阮公墩是阮元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積而成的。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蕓臺,又號公達,江蘇儀征人,是清代的著名學者,被后人稱為“才通六藝”的“一代經師”。阮元曾先后任浙江學政和巡撫。在這期間,他不僅修繕名勝古跡,疏浚西湖,而且提倡漢學,創辦詁經精舍,創設浙江最早的公立圖書館“靈隱書藏”,編纂《經籍纂詁》、《疇人傳》。他的詩文并茂,留下了不少吟詠杭州西湖的詩文。后人曾在吳山重陽庵舊址建造阮公祠,并將此處稱為阮公墩。一百多年來,不少人想在上面建造樓臺別墅,但均因土質松軟而未果。清道光年間,彭玉麟退居杭州,想在阮公墩上建一“閑放臺”。他與兒女親家俞樾同到阮公墩勘察址基,以竹竿戳地,竿即入土中。兩人大笑:“阮公墩,真軟公墩也。”后只好將閑放臺筑到了小瀛洲。
阮公墩的誕生,使西湖上形成三島鼎足而立的布局。因此可以說阮元是“蓬萊三島”園林布局的最后完成者。
上一篇:蕭蕭大漠風·烏魯木齊之旅·伊犁·西域古城黃鵠歌
下一篇:朗朗齊魯月·曲阜之旅·孔府·西學東學府連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