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
唐代軍事謀略人物,字元直。繼承父親李晟的遺志,為打擊藩鎮割據,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793年,一些藩鎮紛紛叛離中央政權,其中以蔡州吳元濟的叛軍最為兇頑。唐憲宗兩次派兵討吳,均未成功。李主動上書皇帝,要求帶兵征討吳元濟。他審時度勢,深知廣大將士因連遭失敗,情緒低落,遂多方安撫,鼓舞士氣,并不急于發兵。在準備期間,他大膽重用投降將士。元和十二年二月,吳元濟的部將丁士良被李的巡邏部隊俘虜,眾將士皆主張殺死他,李知其很有才能,遂親自釋其縛,任其為將。丁士良很受感動,獻策說:“叛軍吳秀琳之所以難攻破,是因為他用了陳光洽的計謀,我愿意擒住陳光洽迫使吳秀琳投降。”李派其捉住了陳光洽,吳秀琳不得已率領他的士兵投降,李又親自去接迎他,并任命他為衙將。吳秀琳感其恩遇,力圖報效,對李說,“李祜是叛賊的騎兵將領,驍勇善戰,能得到他,就能攻破李元濟了。”李遂派史用誠,令他利用李祜因多次打敗官軍輕敵驕傲的弱點,輕騎出擊,設下埋伏,去抓李祜。史用誠依計行事,果然擒來了李祜。官軍將士“皆請殺之”,然李愬卻待之以客禮,并召募敢死者3000人為突擊隊,讓李祜主持訓練,并任其為六院兵馬使。為此,許多降將均愿為李所用。814年10月,萬事俱備,李始對蔡州進軍。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李親率中師,不顧雨雪,旗幟被風撒裂,戰馬凍得打顫,士兵凍死十之二、三,仍堅持連夜向蔡州進發。到達城外,剛過半夜,叛軍還在安然大睡。天色黎明,雪停飛,李已經來到吳元濟的外宅。而吳元濟卻仍不知曉,及人告之“城陷落了!”他還說:“是駐外地的士兵回來取冬衣吧!”等他明白過來率領一些人匆忙登上子城,已為時太晚,只好請罪投降。接著,甲州和光州的兩萬多叛軍也相繼來降,進襲蔡州的戰斗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在這以后,李又指揮討伐割據淄州、青州等十二州的李師道的戰斗,擒叛軍將領五十余名,俘斬士兵數以萬計。李以貴胄出身,不憑仗父蔭榮寵,自建大功顯于朝庭,實難能可貴的。而其為將,能審時度勢,推誠待士,深謀善斷,終轉弱為強,轉敗為勝。
上一篇:李元勛經營管理藝術
下一篇: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