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建設的疏漏
北京長安街是建國以來北京市建設成就的窗口,是首都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這條寬闊筆直的大街,東起通州城,西到石景山,全長40公里,寬20—40米。它像一雙巨臂左右伸開,構成了北京市東西中軸線。長安街兩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綠化林帶連綿不斷,花壇綠地星羅棋布。在這條大街上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筑群——故宮,有世界上最大的劇場會堂——人民大會堂,有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使得這條大街更加宏偉,長安街不愧是一條現代化的長街,首都北京的大動脈。但是長安街的建設也不無缺憾。長安街最初是一條長僅4公里,寬只有7—11米的土路。它的改造和建設是多年來一段段進行的,因此建設過程中缺乏統一的總體規劃和構思。不同路段和建筑物是零零星星建設起來的,有些還是在原有基礎上改造的。因此路邊不少建筑各有各的特征、形體、色彩、裝飾和風格。比如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對稱形式,布局嚴整,軸線分明。廣場中間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肅穆。周圍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規則對稱,有民族特色,也吸收了歐洲古典建筑的藝術。對面的天安門城樓古色古香。廣場周圍整個風格莊嚴凝重,氣勢磅礴。但是,就在廣場不遠,一些飯店、賓館建筑卻是富麗堂皇,絢麗多姿,飛動流暢,風格自由。而一幢幢辦公樓、住宅樓又是鱗次櫛比,簇擁林立,顯得氣宇軒昂,但裝修又比較簡潔樸素。這些風格不同的建筑物和建筑群,分開單看,確也不錯。整體看來,近百里的長安街,兩側建筑物個體和群體“各自為政”,彼此間缺乏聯系、協調、呼應和溝通,缺乏統一的主旋律,顯得松散、蕪雜、零亂,有局部特征,無全局結構,有個體特色,無整體風貌。國內外許多建筑專家為這個難以挽回的局面深感遺憾。
長安街建設中的疏漏說明整體美不是部分美的簡單組合,最偉大的藝術在于把最繁復多樣的個體融匯為最高度統一的整體。街道、區域乃至城市建設需要在整體結構、整體規劃、整體構思,整體風格指導下,圍繞一個主旨,組織、規劃相互聯系的每個個體乃至細部,使得所有個體和細部組成一個完美統一和諧的整體。否則局部各樹一幟,自立山頭,全局雜亂無章,支離破碎,個體再美也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
上一篇:鐘嶸此憾何時消
下一篇:長慶元年科場舞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