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為桓公看病
扁鵲是我國古代一位名醫。有一次,他會見蔡國國君蔡桓公,一看桓公的氣色便說:“大王您有病了,雖然目前病還不重,是皮毛小疾,但仍請及時治療,以免加深。”
桓公卻說:“我沒病。”扁鵲一離開,桓公對左右說:“當醫生的就是喜愛給沒病的人治病,以顯示自己的能力。”
過了一段時間,扁鵲又見蔡桓公。他仍然對桓公說:“您的病已發展到皮肉之間了,不治就會加重。”
桓公聽罷生氣了,連話也不回答他。又過了一段時間,扁鵲第三次見到桓公。
這次扁鵲驚訝地說:“您的病已深入到腸胃,再不治更要加重。”
桓公非常氣憤,干脆不理扁鵲。
再過了一段時間,扁鵲遠遠望見桓公,扭頭就跑。
桓公覺得奇怪,派人詢問扁鵲是什么緣故。扁鵲說道:“皮毛小病,服我一劑藥就好了。病在肌膚之間,用針灸可以治好。即使進入腸胃里,內服我的湯藥也可以驅除,病深入到骨髓里,當醫生的就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已病入骨髓,我已力不能及,所以無話可說了。”
桓公聽到扁鵲這番話,一時沒了主見,后悔當初沒有聽扁鵲的話,及時找他醫治。
幾天之后,桓公病發,就此一命嗚呼。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不應諱疾忌醫,小病如不及時治療,就會釀成大病,甚至喪命。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發生、發展過程,事物的運動,表現為由細小的、不顯露的、逐漸的量變到根本的質變。因此,對于疾病以及一切壞事,都應防微杜漸,及時治理,早日解決問題。桓公因為不聽扁鵲的話,小病不治,大病吃苦,最后白白送了性命。
上一篇:戴仲若削臂闊面
下一篇:曹不興墨點改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