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鄭州之旅·杜甫故鄉·詩圣七歲詠鳳凰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因為他的詩充滿了豐富的社會現實內容,所以被公認為“詩史”,其人被尊為“詩圣”;與唐代另一偉大詩人“詩仙”李白齊名。
杜甫故居在鞏縣老城東2里的南窯灣村。座北朝南,背倚筆架山,面臨東泗河。院內有瓦房三間,磚砌窯洞一座。窯洞在筆架山下,坐東向西,深10余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杜甫就誕生在這孔窯洞里,并在故居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當代學者蕭滌非有詩贊道:“筆架山前暗揣量,的應窯洞出詩王。少陵若是莊園主,那得光芒萬丈長。”1962年,故居經修葺,正式辟為“杜甫故里紀念館”。
筆架山是一座不太高的黃土丘,形如筆架,故名。山后有一個自然形成的小盆地,狀如硯臺,故名硯臺池。傳說玉皇大帝親赴人間描繪美景時,東泗河中蟒龍驚嚇侍者,侍者心里一慌,跌落了筆架和玉硯,化為筆架山、硯臺池。玉帝拋出文寶星“定天玉龍筆”,刺瞎蟒龍眼睛,才得以平安回天。那被遺忘于此的“定天玉龍筆”后來奉玉帝大公主之命,轉世做了杜閑的兒子。當時杜夫人正要分娩,筆架山上有金光直射云霄,接著,一個男孩呱呱墜地,他就是杜甫。杜甫先天有靈,又以高山為筆架,以大地為硯池,這才寫出千古不朽的詩篇。
河南鞏縣杜甫故居
一說杜甫七歲時,看見一只鳳凰落在河灘上,化為一粒五彩卵石。杜甫撿起來,又怕別人搶走,就含在嘴里,不小心吞進肚子。回家后,感到熱氣上涌,張口一吐,滿窯生輝。原來吐出的不是石頭,而是歌詠鳳凰的詩句。杜甫后來所謂“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即指此詩。
杜甫一生坎坷,四處流離,終于在唐代宗大歷五年(770),貧病交加逝于洞庭湖附近。因家境貧困,暫厝岳州。四十年后,其孫杜嗣業將遺骸遷葬故鄉鞏縣,其墓址在今鞏縣康店鄉康店村西邙山。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為杜甫撰寫了墓志銘。
史載其墓園規模曾十分宏大,有垣墻、四門;園內松柏長青。可惜今已不存。現杜甫墓高11米,長寬均15米,基本呈方形;其靈臺較完整。旁邊另有小墓兩座,為杜甫之子宗文、宗武之墓。墓前有清代墓碑兩通。杜甫后裔鞏縣一支中有幾戶今仍住康店村,每年祭掃杜墓。
上一篇:離離原上草·陰山之旅·黑城·西夏古都枯井藏寶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黔東南之旅·諸葛洞·諸葛滴鼓退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