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宣墓道服孝的悲哀
東漢以孝治天下,并以此刺激士人,由舉孝廉而步入仕途。對孝的規定十分具體,比方對父母,生前要孝敬,死后還要守喪三年。當時,東安郡(今山東博興縣)有個叫趙宣的人,父母相繼去世,他就在墓道中居住以行喪禮,前后長達20多年。于是名聲大震,都稱他孝子。按照當時的規定,舉孝廉,是理所當然的。州郡的官吏,也一再向上推薦。多次請他出來做官,他多次謝絕。在那個鉆營升官發財不顧廉恥的社會,請他做官,他居然不做,叫人不敢相信,也不好理解。他愈是謝絕,影響愈大,知名度愈高,神秘色彩愈濃。剛巧,郡內又推薦給新上任的太守陳蕃。陳蕃根據新上報的材料,親自考核。確實,挑不出毛病。最后,陳番決定跟趙宣的妻子座談一下,發現他有五個孩子,全是趙宣在墓道服孝其間所生,這是孝之大忌。忽然,孝子成了“誑時惑眾,誣污鬼神”的罪人。按照欺騙朝廷,愚弄百姓,蒙神哄鬼的罪名,給趙宣治罪。
古語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真是一點不錯。說趙宣是大孝子的是他們,說是大罪人的也還是他們。不過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趙宣既服喪禮,又生兒子,是否想兩全其美,不得而知。趙宣的悲哀,恐怕是在于被人利用,被人當槍使是利用,被人當楷模也是利用。一旦失足,都是災難。因為東漢舉“孝廉”,沒有相當的政治地位,或者說不是達官顯貴,根本就沒資格。一經舉薦,成為舉薦者的門生故吏,就等于加入了一黨一派的圈子。被舉薦者,要俯首貼耳,唯命是從。而舉薦者憑薦人之功,諸如趙宣的奇孝,吹得越神乎越好;他們的政績就越大,他們本人晉升的可能性越多,得到的實惠就越肥,撈到的油水也越洶。趙宣先讓人捧成了神,舉薦者想借此撈些資本,后因為他生了五個兒子而成了罪人,又裝飾了清官廉吏的政績。可悲啊,趙宣,這個被他人用作沽名釣譽的犧牲品。
上一篇:趙佶出題讓畫家賽畫
下一篇:趙慶國養子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