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膠泥活字印刷術
宋代畢升通過長期親身實踐,于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創造了活字印刷。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此發明。他用膠泥制成泥活字,一粒膠泥刻一字,用火燒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滿一鐵框就是一板,加熱,使蠟稍熔化,用一平板把字壓平,泥字即固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樣印刷。為提高效率,用兩塊鐵板,一板印刷,另一板又排字,相互交替使用,印刷速度相當快。同時準備好幾套泥活字,可以重復使用。最常用的字往往多預備,以保證一板中不至于缺字。偏僻字和生冷字,則可臨時寫刻,燒成后即可使用?;钭挚梢远啻问褂?,比整板雕刻經濟方便。畢升的活字印刷方法對后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世界印刷術的發展也有一定影響。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肺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