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疏,豈能功成名就?
羅馬打敗迦太基后,迅速移兵希臘,一舉擊敗馬其頓。面對羅馬的進攻,希臘人紛紛起兵反抗,就連與羅馬結盟的埃托利亞也公開反對羅馬。于是,希臘人開始組建更大的反羅馬同盟。希臘同盟派使者去敘利亞勸說國王安提柯三世出兵希臘。安提柯三世同意出兵攻擊羅馬人。此時逃到敘利亞的漢尼拔抓住機會立即進見安提柯三世,建議安提柯三世,要戰勝羅馬首要之舉是建立一個牢固的反羅馬同盟,利用同盟的力量打擊羅馬。然后,兵分兩路,一路以部分陸海軍組成,前往迦太基,鼓動迦太基整軍備戰,再次派兵進攻意大利半島;另一路直趨希臘,擊敗在希臘的羅馬軍后再直撲意大利,與迦太基軍夾攻羅馬軍。但安提柯自恃自己力量強大,再加上有亞歷山大大帝之指揮才能,根本不需要發動迦太基去進攻意大利,也不需要建立什么反羅馬同盟,只要在希臘打敗羅馬人就能使羅馬屈服。安提柯三世在公元前192年秋天派兵1萬多人從海上前往希臘,被羅馬軍隊輕易地擊敗,安提柯三世率領殘兵退出希臘。兩年后,羅馬又以僅3萬余人的部隊在小亞細亞的草原上就殲滅了安提柯三世的5萬余軍隊。公元前188年夏天,羅馬向敘利亞提出了類似給迦太基那樣的屈辱條約,并逼迫安提柯三世交給在敘利亞的漢尼拔。安提柯的西亞歷山大大帝第二的美夢一晃就破滅了。
安提柯三世的慘敗,敘利亞的屈辱,并不在于敘利亞軍隊的軟弱,而在于敘利亞國王的志大才疏,而且還聽不進良言。在安提柯三世答應向希臘出兵后,漢尼拔向他提出的戰略是極富遠見的。倘若安提柯三世采納了漢尼拔的計策,那么,羅馬勢必將在兩條戰線上作戰,這種局面要比當年漢尼拔孤軍深入意大利的形勢要嚴重得多。因此,聰明的羅馬人一看到這種危險,便立即進行各種部署,加強包括對迦太基等海外各行省的控制和防務,同時對可能出現的反羅馬同盟進行分化瓦解,從而使敘利亞幾乎失去了大半盟友。然而,此時的安提柯三世根本就無視羅馬的行動,更無視漢尼拔的建議,而是耽于做亞歷山大大帝二世的美夢,結果一敗再敗,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上一篇:志人小說的局限
下一篇:志大量應大,才足識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