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炎附勢,祿保名毀
趨炎附勢馬季長,耽祿保位胡伯始。馬季長是馬融的字,胡伯始是胡廣的字。馬融、胡廣均為東漢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但名聲不好,人格較差。
馬融博通經籍,為一代儒宗,有弟子數千,盧植、鄭玄皆出其門。當初他為外戚大將軍鄧騭所辟,因諷諫被鄧氏所懲,滯于東觀著書十年。吸取此次教訓,從此不敢違忤權勢之家。后外戚梁冀掌權時,馬融依附梁冀。梁冀專橫跋扈,擅斷朝政,害死正直的官僚李固,馬融為了討好梁冀,代梁冀起草誣陷李固的奏書。當時吳祐曾警告馬融說:“李公之罪成于你之手,李公如果被殺,你有什么臉面見天下人!”但馬融不聽,起草了那篇致李固于死地的誣陷奏書后,又作大將軍西第頌,阿諛奉承梁冀。一副諂媚相。
胡廣在漢安帝時舉孝廉,為天下第一,先拜為尚書郎,累遷至司徒。胡廣為官小心謹慎,平時雖練達事體、明解朝章,但關鍵時刻卻趨炎附勢,不能主持正義,最突出的事例就是選立皇帝一事。漢質帝被梁冀毒殺后,太尉李固、杜喬等一些正直大臣與司徒胡廣約定共同要求立明德的清河王劉算為新皇帝,但外戚大將軍梁冀為了控制朝政,主張立與自己有親戚關系年令又小的蠡吾侯為帝。在有決定意義的公卿大會上,李固、梁冀各持己見,胡廣畏懼梁冀權勢,背叛李固等人,轉而投靠梁冀,贊成立蠡吾侯為皇帝。李固被梁冀誣告誅殺。后來,外戚梁氏被誅滅,宦官掌握了朝政,胡廣馬上又去討好宦官,與宦官首領中常侍丁肅聯姻。
胡廣不斷地調整方向,趨炎附勢,確實保住了一生富貴,穩坐公臺三十余年,歷事安、順、沖、質、桓、靈六代皇帝,禮任甚優,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為太傅。但其行為卻暴露了他人格的低劣,為士人所不齒。李固臨死前也遺書痛斥胡廣的“曲從”,說他“受主厚祿,顛而不扶,傾覆大事,后之良史,豈有所私?”馬融也是一樣,雖為一代儒宗,學術成就重于一時,但因為賣身投靠權貴,特別是為梁冀草奏陷害李固,結果不為士林所尊重,反為正直之士所羞。馬融的親戚趙岐在給朋友的信中就說:“馬季長雖有名當世,而不持士節,三輔高士未曾以衣裙襒其門也。”
李固持守正義,不向權貴低頭,結果不用說榮華富貴,就連性命也不保。馬融、胡廣趨炎附勢,雖保住了祿位榮華,卻毀了名聲,丟了人格。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上一篇:賽馬史上的丑聞
下一篇:身口不一的盧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