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模式面臨的難題
瑞典自1870年開始,其生產率增長速度比任何國家都快,到1970年,瑞典已成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每100居民擁有小汽車數為285,擁有電視機數為312,均居歐各國之首。此外,福利高,稅率也高。高生產率、高收入、高福利和高稅率,構成瑞典經濟模式的特征。
瑞典產業工人的平均月工資為2208美元,白領工人的平均月工資為3177美元。工人要交納占其工資30%至35%的所得稅,雇主還要拿出占工人工資36%的款額納稅。除食品以外的一般商品營業稅為25%。然而到80年代中期,加班和兼職收入的75%要交稅,挫傷了工作的積極性。
瑞典歷經幾代人建立起來的保障其公民從生到死的社會福利制度如今威脅著國家的福利本身。瑞典公民已習慣于享受諸如免費住院醫療、在職培訓以及在兒童保育、家產抵押等方面予以補貼的福利制度。政府部門雇員的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而西歐州其他國家的相應開支平均占40%。到80年代末,瑞典經濟開始走向下坡路,面臨難題,社會民主黨人開始小心翼翼地修改福利計劃。
為了鼓勵在國家壟斷的部門實行競爭和提高效率,病人可以自由選擇醫院看病,學生可以選擇學校。這樣做使管理不善的醫院和學校關閉。
比爾特首相實行的計劃旨在瑞典1995年加入歐州共同體之前使經濟更具開放性、競爭力和生產力,但是要修改取消人們慣于享受的福利計劃并不是深得人心的。這個福利國家讓人們享受工資照發而不受日期限制的病假就是一例。1991年1月以前,瑞典工人病假率在歐州最高。自社會民主黨政府決定把工人第一天病假的補貼減到正常工資的80%以后,休病假的人減少了。
比爾特說,必須通過減少服務行業和國營部門人員的辦法來減少稅收和通貨膨脹。他的目標之一是增強私營企業的活力,使它能吸收國營企業不再雇用的工人。如今失業率已上升到4%,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最高比例。隨著國營企業裁減人員和經濟復蘇姍姍來遲,政府預計失業率將上升到5%。
營業稅已經減少,有關規定已放松。國家不再對出租汽車和航空業實行壟斷,還允許外國人購買瑞典銀行和公司。
補貼受到嚴格控制。個人所付的藥費比例提高,財產抵押的補貼也在減少。至今沒有受到觸動的基本福利規定有:每年可以享受60天拿全工資的假期照看病兒;醫療保健方面的保障;在職培訓和失業人員享受的種種福利。
瑞典經濟模式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措施這件事,為我們提供一條啟示:高福利制度只在它能促進生產發展的限度內,才能長久維持,不利于生產效率的高福利制度,這種福利制度就會難以為繼。
上一篇:球迷喝倒彩馬拉多納嘆無奈
下一篇:瑞典首相帕爾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