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扭曲
無賴派是日本戰(zhàn)后驟然興起又隨即消散的一個文學流派。在悲哀的故事中浸透著沮喪悲痛,歷盡滄桑而來的心灰意冷,在波折和抑郁中沉淀惆悵苦悶,這是無賴派的藝術特征。主要代表作家有太宰治、坂口安吾等。
《斜陽》(1947)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作品描寫了日本歷史上最后的貴族姊弟和子和直治在戰(zhàn)后的沉浮變化。戰(zhàn)前優(yōu)裕的寄生生活已成過去。直治從前線歸來,狎妓醉酒,厭世輕生。和子行為不端,離異后又愛上了一個落魄作家,此人悲觀厭世,用玩命的勁頭過著墮落的生活。坂口安吾的《白癡》(1946)主人公是一個新聞記者,為性欲驅使竟同鄰居的一個白癡女人通奸,發(fā)現(xiàn)這女人也和普通人一樣,也有求生的欲望和苦悶。無賴派的作品無非在描寫心靈的苦悶,精神的壓抑,人生的頹唐,表現(xiàn)失望、哀惋、眷戀、荒唐、悲劇,反映戰(zhàn)后初期日本社會漫天迷霧中的世態(tài)心靈。
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史也在創(chuàng)造人、扭曲人和捉弄人。無賴派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個人在時代中無法擺脫的矛盾糾纏和對生存時代與社會的切身體驗和感受,這是富有個性的。他們的人物玩世不恭。消極絕望也是實在的、坦白的,無賴派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但是,作家把作品視為對生命的自由追求不等于個人情緒的自由放任,而無賴派不主張情感內容的選擇,過多追求對情感純客觀地坦露和描摹,缺乏升華、提煉,以至在藝術手法上自然主義傾向頗濃。
無賴派作品大都把飲食男女視為人生大欲,很少奮進,他們以玩的態(tài)度審視人生,以玩的態(tài)度對待藝術,這是一種寄生的生活方式、放蕩的文化。他們嘲弄他們依附的世界卻拒絕承擔社會責任。文學作品中靈與肉、情與欲之間的描寫是有界限的,過分渲染放蕩成性,荒淫無度會傷害人類早已脫離動物的美感,使人迷惘、困惑甚至絕望。
坂口安吾的《墮落史》和《頹廢文學論》(1946)被視為無賴派的綱領性論文。他認為,人,“墮落了”,“因為活著,才墮落”,宣揚悲觀、頹廢的人生藝術哲學。這也是處于那個時代的無賴派作家們的深刻內在矛盾的反映。太宰治一生復雜曲折。他從偏僻的北方小鎮(zhèn)走到大都會東京,受都市生活的薰染。入仕道路已絕,他鄙視功名利祿又自輕自棄,自我嘲弄,縱任情感渲泄,在作品中鋪展回味辛酸苦澀的生活,企圖探測新舊嬗替時代精神巨變的心靈歷程,反映的是一種世紀末的病態(tài)心理。
39歲的太宰治最后第三次同女人投水自殺撒手人寰,這是扭曲的人生悲劇。
上一篇:人民解放軍的“三支兩軍”
下一篇:人類將遠離口服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