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遠離口服藥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曉得打針(輸液)吃藥是治療疾病的基本方法,可是誰又能知道鼻腔給藥卻比它們更方便快捷呢?
在人類漫長的同疾病斗爭過程中,人們掌握著最原始的武器便是吃藥了。《史記·補三皇本記》中曾記載:“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直到現在,口服藥物仍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口服藥物往往有味苦,吸收慢,藥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等缺點,在治病吃藥的同時會對人體產生諸多的不利,克服這些缺點固然有打針輸液等方法,但后者又有疼痛費事、技術要求高、長期使用肌肉或皮內產生硬節,纖維化等弊端。
經醫學科學工作者研究發現并證實,口服藥物盡管也能吸收,但由于在消化粘膜和肝臟受第一關卡效應的影響,吸收速度很慢,有些藥物難以吸收并易被消化酶分解、破壞,如心得安,口服時生物利用度僅為7—19%,如此低的利用度若想達到治療濃度,必然需要加大劑量,這樣既造成了藥物的大量浪費,同時又加大了肝臟的負擔,甚至產生許多不良反應。與此同時,科學家們發現鼻腔給藥具有很多優點,它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幾乎可以達到與靜脈注射樣的同等作用。
很顯然,我們長期固守的,普遍應用的口服藥物方法,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所證實它不再是最佳的給藥途徑。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在科學面前失去了光彩,當一個人拿起藥物送向口中時,是不是應該這樣想:我是治病,還是在致病?任何習慣的東西未必是科學的,而科學的東西又未必能習慣,當然,結論應是寧要科學而不要習慣。
上一篇:人生的扭曲
下一篇:人類文明的現代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