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的“慈善教育”
1842年,法國天主教耶穌會派巴黎耶穌會南格祿、艾方濟、李季芳等人來到上海,并潛入上海郊區的浦東金巷。為了達到利用宗教進行文化侵略的目的,他們表現出一付道貌岸然的樣子,收寄了幾個孤兒、孤女和嬰兒做教徒,施以適當的教養,把自己偽裝成悲天憫人的“慈善家”。1855年,他們又以橫塘為據點,辦了一所圣母院,招來十幾個未婚女教徒為中國修女,還辦了一所育嬰堂,打起了“慈善教育”的招牌。后來,他們又將圣母院和育嬰堂遷至徐家匯,從此,徐家匯就成為帝國主義披著宗教外衣,掛著“慈善教育”的招牌,干著殘殺、毒害中國嬰兒、孤兒的血腥勾當的中心據點。徐家匯圣母院下設很多機構,如拯亡會、獻堂會、聾啞學校、幼稚園、育嬰堂等,特別是育嬰堂,是圣母院集中力量辦理的“慈善教育”事業。徐家匯圣母院育嬰堂從創辦至上海解放為止,共九十多年的歷史。它先后由法國的馬爾敦、馬卡、奧斯汀等三個修女所控制,設有聾啞部、企業部和孤兒院。育嬰堂收容的嬰兒,據1933年不完全統計共一萬多名,但絕大多數被迫害而死,生存率不足4.3%。育嬰堂用各種欺騙手段招來大批嬰兒,然后制造各種假象,粉飾育嬰堂的條件優越。如在節假日帶領經過打扮過的孩子上街募捐,并以事先準備、安排好的參觀遮人耳目,掩飾育嬰堂的真實情況。實際上,嬰兒招來后,先送嬰兒室,但由于條件惡劣,又得不到起碼的照顧,因而病死、餓死或因傳染病致死的不計其數。致于有病的孩子,則被送到“未腳第二間”,即讓孩子等死的地方。這里門經常關著,不允許出入,進入該室的孩子大都不過一個星期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那些被“圣母”看不中的孩子,則放到“挺死間”,進去后孩子便沒有食物,只是給灑上點“圣水”,算是“救了孩子的靈魂,上天堂去了”。有時一天就死去幾十個孩子,死去的嬰兒大都被埋在“小圣地”,實際上是“萬嬰坑”,有的孩子還沒有死就被活埋,即使萬幸從劊子手魔掌中活下來的孩子,也遭到了訴不盡的非人虐待。
帝國主義開辦的以“只救靈魂,不救肉體”的宗教式的慈善教育,事實上成為帝國主義實施文化侵略,殘害孤幼兒童的一種遮掩。他們的“慈善”,既不可能拯救中國人的肉體,更不可能拯救中國人的靈魂,它給中國人帶來的只能是更加的愚昧和更深的災難。
上一篇:帝國主義操縱的舊中國海關
下一篇:帶枷起舞難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