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大理之旅·平云南碑·元世祖奇兵平云南
大理古城西、三月街曠壩上,有一立于石龜背上的青石巨碑,這就是著名的元世祖平云南碑。碑高4.44米,寬1.65米,由兩塊巨石連接而成,中有石條擋護,邊有石框鑲砌。碑額雕二龍戲珠,額曰“世祖皇帝平云南碑”。碑文千余字,記述了元世祖忽必烈平云南的經過,是一件研究元代云南歷史的重要文物。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其兄蒙哥(元憲宗)即大汗位后,命他主管漠南漢地。1234年,蒙古軍滅金后,立即發動了滅宋的戰爭。戰爭進行了十多年,由于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雙方在襄陽、樊城、成都一線形成對峙局面。為了打破僵局,蒙古軍決定首先征服力量較弱的“西南諸蠻”,以形成對南宋北南夾攻之勢。1253年,忽必烈奉命率領十萬大軍出征已割據云南三百多年的大理政權。在這座碑的碑文中,對忽必烈征服大理國的經過作了詳細記載:“秋九月出師,冬十二月濟河。明年春歷鹽夏,四月出肅關,駐六盤。八月絕洮,逾吐蕃。分軍為三道,禁殺掠焚廬舍。先遣使大理招之,道阻而還。十月過大渡河,上率勁騎由中道先進。十一月渡瀘,所過望風款附。再使招之,至其國遇害。十二月薄其都城。城倚點蒼山西洱河為固,國主段興智及其柄臣高太祥皆出城迎戰,大敗。又使招之,三返弗聽,下令攻之。東西道兵亦至。乃登點蒼山臨視,城中宵潰,興智奔鄯闡。追及太祥于姚州,浮以徇”,“未幾拔鄯闡,得興智以獻,釋不殺”。碑文展現了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忽必烈的形象。
當年,忽必烈為了盡早征服大理國,繞開自古在西線對云南用兵必經的四川中部南部漢源古道,選擇了今甘、川、藏邊界人煙稀少的高山峽谷這條路線。他分兵三路遠征,親率中路,乘革囊(縫羊皮為囊、吹氣而成的渡水工具)、木筏渡過天險金沙江,到達麗江地區,逼使“摩娑蠻主”(即納西族首領)投降,很快又陳兵大理國城下,當地人驚呼“師從天而降也”。在進軍途中,忽必烈為爭取民心,“禁殺掠焚廬舍”,并多次派使者到大理招降?!叭蹈ヂ?,下令攻之”。城破,大理國主段興智逃往都闡(今昆明),宰相高太祥被蒙軍追殺于姚州。當蒙古軍進入大理城時,忽必烈命人豎起一面大旗,上書“止殺之令”幾個大字,大理人賴此免遭血洗。大理城破時,是1253年12月13日,距忽必烈出兵還不到一年。1254年春,忽必烈回北方,留兀良合臺在云南。當年秋,一直追至宜良生擒大理國主段興智。段“獻地圖,請悉平諸部,并條奏治民、立賦之法”。元憲宗蒙哥賜段興智為“摩訶羅嵯”(王),讓他回云南“同輯大理”。隨后,蒙古軍滅了南宋,在云南建立了行中書省,以賽典赤為“云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從此,云南正式成為省一級行政區劃的名稱,大理國割據局面也告結束。元大德十一年(1307),當時的云南平章政事奏請刻立了這塊元世祖平云南碑。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川南之旅·珙縣·僰人懸棺千古謎
下一篇:眷眷中州情·開封之旅·商丘·先祖陵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