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濟第六十四
坎下離上
未濟,原指想要渡過河流,卻無法到達對岸,引申為做事無法達到既定的目標。未濟卦由坎、離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坎為水,離為火,水的性質為向下滋潤,火的性質為向上竄燒,現在火在水的上方,則兩者無法互相輔助。
再從爻象來說,未濟卦的六爻皆不當位,所以稱為未濟;然而六爻又都相應相比,在未濟的表象下,含藏著剛柔相濟以成就事功的可能性。
從卦序來說,未濟卦接續在既濟卦之后,可看出《易經》作者的深遠見識。因為將未濟卦置于六十四卦的最后,正可以顯示出易道終而復始、生生不息的道理。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汔”是幾乎。“濡”則是沾濕的意思。未濟雖然是指事情還沒有成功,但是如果執中守正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繼續努力,自然會有成功的一天。所以在未濟卦之中其實涵藏了達致亨通的因子。未濟卦以小狐貍渡河為例,因為狐貍雖能渡河,但是渡河畢竟是件危險的事情,必須抱持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種戰戰兢兢的謹慎態度,才能夠成功。小狐貍則因為年紀幼小,勇氣有馀而經驗不足,太過躁進而不夠謹慎,以致在渡河的過程中沾濕了尾巴,沒有辦法到達對岸,所以卦辭說“無攸利”。處在未濟的時候,最忌諱行事太過急躁剛猛,只有用審慎的態度,才能達到亨通的境界。
例解 漢朝初年,匈奴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兵勢遠盛于剛剛經過楚漢相爭而建立起來的漢朝。漢帝國處在這種劣勢下,高祖居然不自量力,想要討伐匈奴,以致被困于白登山。漢高祖經此一戰,乃改以和親之計來維持和平,文、景二帝亦能延續此項政策,避免重啟戰端,與民休息,終能造就日后漢武帝北逐匈奴、威震西域的功業。
初六 濡其尾。吝。
初六以柔爻居陽位,處于下卦坎體的下方,又上與九四相應,才質柔弱卻好用剛強,身處坎險卻急于上往。就像小狐貍勇氣有馀,但體力不足,缺乏經驗而貿然渡水,終于因為尾巴沒有高舉以致沾濕而浸泡在水中,沒有辦法抵達對岸。為人行事若是如此,當然鄙吝不已。
例解 想要攀越高山險峰,一定要經過完整的體力及登山訓練。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就輕率行動,登山時極可能因為對突發狀況缺乏應對之策而遭遇不幸。
九二 曳其輪。貞吉。
“曳”是拖引的意思。“曳其輪”指拖住車輪,使車子難以前進。九二以剛爻居陰位,雖不當位,但因處在下卦的中位,執守中道則正道自在其中。況且九二才質剛健而且具有涉險濟難的能力,但因居于陰位所以不會太過躁進,又在坎體中位,知道尚非解難出險的時機,倘若貿然濟險,必定徒勞無功,所以“曳其輪”,堅守自己的本分而不隨便行動,如此必能得吉。
例解 魏晉之交,竹林七賢中的阮籍(210—263),處在司馬氏當權、曹魏將亡的時代。雖然他對曹魏忠心耿耿,無奈大勢已定,勢不可挽,只得借酒裝瘋,放言高論,也才因此避免了司馬氏的迫害,全身而終。
六三 未濟。征兇。利涉大川。
六三以柔爻居陽位,資質柔弱卻好用剛強,不能遵行正道,且處于下卦的上方,不知持守中道。又與上九有應,處在未濟的時候,還貿然地想靠自己的力量上往救助危難,如此怎能不兇?所以爻辭說“未濟,征兇”。然而,六三又處在下卦坎體之上,意謂即將脫離險境。此時,如果能向下和九二剛中賢臣,向上和九四剛明的近君大臣同心合德,必能共濟險難,所以卦辭說“利涉大川”。
例解 東漢末年,著名的官渡之戰,戰前曹操不論在兵力、糧食各方面都遠遜于袁紹,但他卻能和荀彧、郭嘉、賈詡等謀士精誠合作,終于一舉擊潰號稱實力最為雄厚的袁紹,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
九四 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震”是指震動而使他人驚嚇害怕。“鬼方”是古代遠離中國的民族。上古時代中國討伐遠地民族,耗時費力最多的莫過于征伐鬼方。“三年有賞”是說軍隊連續接受勞賞,三年不曾中斷。九四以剛爻居陰位,既不當位則不能守正;又不處中位,則不能執中。所以爻辭說“貞吉,悔亡”,告誡九四固守正道,方能得吉,才不致有后悔的事情發生。未濟卦一進入上體,就出現了可濟的曙光。九四位在上體的下方,又是近君大臣,如果他想要解救天下的危難,必須發揮剛健文明的才能,以討伐遠地鬼方,而得以威震四鄰,也因此能得到君王給予大國的賞賜,接連三年而不斷絕。
例解 漢武帝時大將衛青(?—前106),雖以外戚的身份受武帝重用,但終能靠著自己的軍事才干,北伐匈奴,收復河西故地,使匈奴從此不敢南下牧馬。衛青自己也因功封侯,威震天下。
六五 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六五居于陽位且與九二相應,本有解救危難的才能;又是離體的主爻,離為文明,象征六五具有文明的德行。六五以柔爻居于至尊的君位,具有中正的德行,能夠虛心求教于九二賢臣,而眾陽也樂于貢獻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他。六五唯守正而后乃吉,必吉而后才不致有后悔。《彖傳》說“未濟亨,柔得中也”,即指此爻。六五既然是文明的君王,所以爻辭以“君子之光”來比喻六五君王的德行光輝至極,而他處理危難時所顯現出來的才干,更是讓人覺得信實不妄,所以爻辭得吉。
例解 戰國時代,齊國發兵幾乎滅了燕國。后來,燕國雖然擊退齊軍而復國,但國內百廢待興。燕昭王為延攬人才,于是修筑高臺,在臺上以隆重的禮儀接待各地來歸的賢士;又在臺上放置幾千兩黃金,作為贈送賢人的見面禮,因此這個高臺被稱為“黃金臺”。燕昭王求賢的誠心感動了許多賢才,樂毅、鄒衍等紛紛歸附,共同為燕國的復興大業而努力,終于在與趙、韓、魏、秦等國聯軍之下大敗齊國,洗雪亡國之恥。
上九 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上九處在未濟卦之終,根據物極則反的道理,此時又將返回既濟卦。且上九以剛爻處于離卦的極端,象征剛健文明、果斷能決的賢人。現在危險已經度過,事功也已成就,則上九當樂天安命,自信地涵養自己的品格,并飲酒自娛,如此才能無咎。然而,如果過度自信,而不能安于天命,或貿然躁動以至于飲酒無度,則會像狐貍過河卻把頭沾濕了,反而因太過自信而帶來災禍,如此又怎能無咎?
例解 自古以來,開國之君每每對元勛大臣多所忌諱,這是因為天下既已平定,則不再需要能征慣戰之將。這些當年出生入死的伙伴,如今不但功用已失,更可能因功高震主而成為君王的在背芒刺。此時,這些功臣如果能自動地“杯酒釋兵權”,或許還能全身而退,安享天年,否則“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太過以自己的功勛夸耀于人,甚至因不再受到重用而心懷怨懟,只會招來殺身之禍。
《周易》為群經之首,是我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
上一篇:白話《易經·坎下巽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坎下艮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