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先》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韓企先》人物故事小傳
韓企先(公元1082—1146年),遼興中府(今遼寧朝陽)人,先世居薊州玉田(今屬河北)。中書令韓知古九世孫,遼末進士。遼朝滅亡后,又于金朝為官。繼劉彥宗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樞密院事,進任尚書左仆射兼侍中,為管領漢人區之長。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升為尚書右丞相,應召至上京進見太宗,參與制度制定,官員任免。皇統元年(公元1141年),封為濮王。六年,病卒。金世宗稱其為“漢人宰相唯韓企先最賢”。謚“簡懿”,配享太宗廟廷。
〔正史〕
韓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遼為中書。徙居柳城,世貴顯。
乾統中,企先中進士第,回翔不振。都統杲定中原,擢樞密副都承旨,稍遷轉運使。宗翰為都統經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會六年,劉彥宗死,企先代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樞密院事。七年,遷尚書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國公。
初,太祖定燕京,始用漢官宰相賞左企弓等,置中書省,樞密院于廣寧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真官號。太宗初年,無所改更。及張敦固伏誅,移置中書、樞密于平州、蔡靖以燕山降,移至燕京,凡漢地選授調發租稅皆承制行之。故自時立愛,劉彥宗及企先輩,官為宰相,其職大體如此。斜也,宗斡當國,勸太宗改女直舊制,用漢官制度。天會四年,始定官制,立尚書省以下諸府寺。
十二年,以企先為尚書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見,太宗甚驚異曰:“朕疇昔①曾夢此人,今果見之。”于是,方議禮制度,損益②舊章。企先博通經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為相,每欲為官擇人,專以培植獎勵后進為己責任。推轂士類,甄別人物,一時臺省多君子。彌縫缺漏,密謨顯諫③,必咨于王。宗翰、宗斡雅敬重之,世稱賢相焉。
皇統元年,封濮王。六年死。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齊國公。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廟庭。十年,司空李德固孫引慶求襲其祖猛安,世宗曰:“德固無功,其猛安且缺之。漢人宰相惟韓企先最賢,他不及也。”十一年,將圖功臣像于衍慶宮,上曰:“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關決大政,與大臣謀議,不使外人知之,由是無人能知其功。前后漢人宰相無能及者,置功臣畫像中,亦足以示勸后人。”十五年,謚“簡懿”。
《金史》卷七八
〔注 釋〕
①疇昔:過去,從前。②損益:增減。③密謨顯諫:暗中策劃或公開建議。
上一篇:《陶仲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陶仲文》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韓延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韓延徽》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