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羅蒙”一心外向五次碰壁
上海南京路上著名的培羅蒙西服公司向以歷史悠久、裁剪得體、做工考究而蜚聲海內外。近幾年,到培羅蒙做西服的國外各界要人紛至沓來,但是,許多要與培羅蒙合作經營的外商及港商都是掃興而歸。培羅蒙在搞“外向型”過程中先后五次碰壁。
第一次——1979年。原上海培羅蒙老板要把其仍在香港的培羅蒙以低價(當時只要80萬港幣,折合人民幣30萬元)賣給上海,以使上海培羅蒙能到香港去經營。但有關部門以“這是外貿的事”為由把此事介紹給二輕局。
第二次——1982年。一位在培羅蒙做了四套西服的日本服裝界人士回國后,希望培羅蒙能將西服定時定量出口到日本去。市有關部門還是強調“外貿歸口”,又把送上門來的外匯拒之門外。
第三次——1985年。又有一位港商要和培羅蒙合資經營,加工出口,廠址都已選定。領導部門的答復是:外匯能否平衡?港商面對這種還未結婚卻先要保證生兒子的做法連呼“算了”,拂袖而去。
第四次——1987年。培羅蒙想和一位要在南京路開服裝經營點的外商合作,有關部門還是“肥水不能外流”之類的老話,外商聽后說:你們太精明了。
第五次——1988年,一位聽說上海要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港商與培羅蒙確定在香港建立展銷處,這樣就不至于有外匯平衡的問題。誰知報告到了因正忙于外貿體制整頓而管不了這些“小事”的市外經貿委又被卡住了。
上海培羅蒙西服公司一心想搞外向型經濟,曾經有過五次機遇,而每次都未搞成而碰壁。這個事例告誡人們一條教訓:企業沒有自己的經營決策權,是沒有出路的。
上一篇:“地球中心說”統治天文界一千年
下一篇:“基本粒子”不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