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 須憑弓箭得功名。
等閑飛鞚秋原上, 獨向寒云試射聲。
弓背霞明劍照霜, 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擬回頭望故鄉。
令狐楚的《少年行》共四首,上面選的是第二、第三首。這兩首詩均從不同的角度塑造了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詩人渴望為國收復故土、建立功業的愿望。
我們先看前一首。
“家本清河住五城,須憑弓箭得功名。”詩一開始先介紹少年的籍貫及離家出走的原因。原來這位少年自小離開家鄉來到邊塞,目的是為了憑借其箭法純熟、武藝高強獲取功名。清河是郡名,在河北一帶。這里代指內地;五城亦是郡名,在山西一帶,這里代指邊塞。首兩句刻畫了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少年形象。第三句“等閑飛鞚秋原上”是描寫其騎馬奔馳的矯健姿影。“鞚”是有嚼口的馬絡頭,這里代指駿馬。在遼闊無邊的秋原上縱馬奔騰本是很壯烈的事,但詩人卻說是等閑之事,這就既寫出了少年的勇剽,又點出了他騎技純熟。末句“獨向寒云試射聲”是寫其寒空射獵,表現其練功之勤,武藝之精。“獨”字表現了少年獨立不群的豪邁氣慨,“試射聲”令人如聞其聲,暗喻其射技超群。全詩表現少年的昂揚斗志,主要是通過馬上射獵這一富于動感的細節來栩栩如生地表現的。
我們再看后一首。
首聯“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描寫少年兵器精良,意氣風發。你看:弓箭沐浴在明亮的霞光里、寶劍閃耀著陣陣寒光,在秋風陣陣的吹拂下,少年走馬馳出京城。這一聯極力渲染了少年出征的豪邁氣慨,上句用雕弓、寶劍襯托了少年武藝之高強,而下句則點明了時間、地點,把人物放進一個闊大的背景中,更表現出其“捐軀赴國難”的崇高形象。后兩聯“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則是以詩的語言表現其以身報國的決心。河湟指唐肅宗以來被吐蕃所侵占的河西、隴右一帶。這個地區的淪陷使李唐王朝的統一富強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漢代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之語,唐人也有“不破樓蘭終不還”之詩,此聯也同樣表現了渴求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聲情壯烈,慷慨激昂。全詩詩眼在后兩句,直抒少年的壯志豪情。
兩詩塑造的去國者的形象都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崇高的獻身精神。詩人通過對其動作和心理的描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躍然紙上。
上一篇:《少年行·唐·王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念奴嬌 過洞庭·宋·張孝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