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汴河懷古》中外哲理詩賞析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即隋代所開通濟渠。因隋通濟渠中間一段(自滎陽至開封一段)即古汴水,故唐宋時人遂將自黃河至入淮河之通濟渠東段全流通稱汴水、汴河或汴渠。此河為隋煬帝大業元年(605)所開,煬帝南巡即乘龍舟由此河出行。
本詩乃吊古抒懷之作,但是,作者寫得別具只眼,堪稱上乘之作。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暴君。煬帝亡國,原因非一;但其沉重的徭役的確是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的重要原因。在這諸多繁重的徭役之中,開挖汴河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故此,本詩一開篇即認為“隋亡為此河”;“此河”,即汴河;而且在此五字之上,作者又冠以“盡道”二字,表明持此說者非一人也,同時這“盡道”二字又把詩人和眾人嚴格地區別開來,這就為下面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好了準備。第二句陡然一轉,從汴河有功于世的角度肯定了它造福后代的功績。“千里”“通波”實乃仰仗“此河”。這二句,一句引世人對煬帝開挖汴河之批評,一句自抒對煬帝開挖此河之褒揚;一貶一褒,陣線分明。三、四句綜合二者,另辟新意。詩中的“水殿”,乃一種豪華游船。據隋杜寶《大業雜記》載:“(煬帝)又敕王弘于揚州造舟及樓船、水殿、水航板……等五千余艘。”“又有小水殿九,名浮景舟,并三重,朱絲網絡。”“龍舟”,是一種刻有龍紋的帝王所乘的大船。據《隋書·煬帝紀》 (上)載:“上御龍舟,幸江都。”“水殿龍舟”之“事”即是隋煬帝乘舟南游之事。詩中用“若無”二字輕輕一轉,虛設了假如沒有煬帝乘船南游的荒唐之事,那么開挖汴河簡直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論啊!這種虛設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意義,可是在文學作品中它決非可有可無之筆;正是在這一虛設的前提之下,皮日休巧妙地贊揚了煬帝開挖汴河的歷史功績。
做翻案文章,是古今文人詠史之作的一大秘訣。皮日休這首詩的妙處正在翻與不翻之中。煬帝大興勞役是其亡國原因之一,這一鐵的事實是容不得翻的;可是詩人卻在虛設的前提下論其開河的客觀貢獻,應當說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角度。可見,對事物的全面評價并非易事。有些眾口一詞的定論未必即為定論;有些事情的全面評價也應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后才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匆匆忙忙的結論未必就那么可靠。
上一篇:《李白·江上吟》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蘇軾·泗州僧伽寺塔》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