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五都矜財雄,三川養(yǎng)聲利。
百金不市死,明經(jīng)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仕子彯華纓,游客竦輕轡。
明星晨未晞,軒蓋已云至。
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寒暑在一時,繁華及春媚。
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
南北朝時代最杰出的詩人鮑照,繼承和發(fā)揚漢魏樂府民歌的傳統(tǒng)精神,在作品中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揭露了當時社會中許多黑暗現(xiàn)象。這首名為“詠史”,實為反映現(xiàn)實的五言詩,是其中較有影響的一首。
“五都矜財雄,三川養(yǎng)聲利。”詩人起筆便尖銳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財產(chǎn)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五都,指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三川,秦郡名,治滎陽,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故稱三川。詩人譴責的,難道僅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嗎?不,他譴責的是全社會的高門世族、達官貴人。接下去,這種譴責進一步深入: “百金不市死,明經(jīng)有高位。”在門閥制度盛行的時代,有錢的人殺人而不伏法,熟讀經(jīng)書的人可以享受高官厚祿。詩人對此不平之事的憤懣溢于筆端!
下面八句,對靠明經(jīng)而出仕、懷巨金而來游的仕子游客的生活,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仕子彯華纓,游客竦輕轡。明星晨未晞,軒蓋已云至。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大意是,京城里大路四通八達,高屋象魚鱗一樣密布。做官的人帽子上擺動著華美的長纓,游者騎著快馬來到京城。在明星未稀的清早,官宦們的車子已云涌而至,隨從的人很多,華貴的車子、馬鞍等,色彩斑斕,光照大地。詩人抓住這些具有典型性的場面,用夸張鋪陳的手法,極盡渲染描繪之能事,顯示了京城的繁華奢靡和游樂之風的盛行。
緊接著,詩的筆鋒一轉(zhuǎn): “寒暑在一時,繁華及春媚。”寒暑的變化快,因此,如今的繁華興盛、春光明媚也只是暫時的,詩人看到,剝削階級好景不長,曲折地透露出寄希望于未來的心緒。
“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只有嚴君平不慕榮利,棄絕世俗,甘于寂寞。世不用他,他也不去求仕進。君平,漢代蜀人嚴遵,字君平。在成都市中賣卜為生,每日得百錢則閉門下簾讀《老子》,一生不求功名。詩人贊揚貧賤不移的嚴君平,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借此表達了對仕途不介于心的高曠胸懷和豁達的精神。
鮑照對門閥制度傲岸不屈的態(tài)度和對世事強烈的感慨,是由他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經(jīng)歷所決定的。他生活在門閥士族統(tǒng)治的時代,由于“身地孤賤”,才華受到輕視,做人的尊嚴遭到踐踏。他在《瓜步山揭文》中曾經(jīng)嘆息道: “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遠矣!”仕途的艱難,世態(tài)的炎涼,形成了他的憤世嫉俗和孤直耿介的性格,他在筆下表達了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勢利小人的憎惡,控訴了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時代的脈搏,在他的詩作中躍動,至今仍可感覺其生命之血的奔流。
這首詩在藝術上是高明的。首先,詩的語言華美而生動。詩中運用“飛甍”、 “華纓”、 “輕轡”等偏正詞組形容達官貴人們的房屋、服飾、馬匹,形象鮮明地顯露出他們的侈華;用“鱗次”來描繪高屋密布,用“云至”來形容官宦們的車子紛紛而來,其多如云。準確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詩句顯示出華貴的色彩,將封建統(tǒng)治階級醉生夢死的生活暴露無遺。
其次,構(gòu)思超越凡俗,詳略描寫恰到好處。詩的大部分極力鋪敘渲染京城的豪侈,只用最后二句寫君平的生活,便足以襯托出君平的寂寞。矜財逐利和安貧樂道的鮮明對照,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詠史|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詠史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