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經·小雅》
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詩經·小雅·正月》,學者一般認為它產生于西周已經滅亡、東周剛剛建立的時期。這是一首憂國哀民、憤世嫉邪的詩歌,詩中充滿憂傷與鑒戒之意。詩的作者當為周室大夫。這首詩篇幅較長,共十三章。詩的前半部從天時失常寫到自己的憂傷,然后感慨生逢亂世,是非紛紜,讒言可畏,因而危懼不安。同時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有才而不得用表現出不平。詩的后半部直斥時政,希望統治者以宗周的滅亡為鑒戒,避免重蹈復轍,而應善用輔佐,以渡難關。而面對尚未穩定的政局,詩人以池魚設喻,表達其惴惴不安之情。詩最后兩章以小人的得勢富貴和賢人的孤獨憂傷、人民的貧苦無依對比作結??梢娺@首詩確是一篇賢者念亂憂時的作品,其情痛切深沉。全篇籠罩著濃厚的憂郁氣氛。
“魚在于沼”以下六句是全詩的第十一章。意思是:魚兒縱然身在池沼,也不能得到快樂,這是為何呢?因為即使魚兒在池中深藏潛伏,也還是昭然易見,難逃網罟。詩人由此想到國家政治的暴虐,更深感憂慮不安。顯然,就字面意義看,這一章主要是以即使是深藏而仍然難逃網罟的池魚為喻,說明了身處亂世暴政之下的賢者無可逃避的危險處境,這里詩人的感觸是很深刻的。引而申之,反過來說,魚兒即使處于水中也不平安,那么,那些看似順境的地方,更不得不警戒恐懼。否則,看似無危道,雖平更陷人。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此章,也許更寓有哲理意味。就藝術表達看,全詩以賦為主,反復鋪陳抒寫內心感受。此章則主要運用比喻的手法,詩人就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取譬,貼切形象,將心中的憂懼之情表達得鮮明深切,又含蓄蘊藉。
上一篇:《桃源行(節選)·[唐]王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此日不再得示同學(節選)·[宋]楊時》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