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乖》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見“乖龍”條。
【釋義】傳說有孽龍不愿行雨,東躲西藏。“避乖”源于此,元曲中常將這類龍稱為“避乖龍”。轉意后,“避乖”意為躲避麻煩。
【例句】①如今那友人門下難投托,因此上安樂窩中且避乖,倒大來悠哉。(鄭光祖雜劇《醉思鄉王粲登樓》第二折〔滾繡球〕)是說既然投托無門,不如躲進安樂窩,免去麻煩,也悠然自得。此為王粲解釋他為何久不得志。②老蒼龍,避乖高臥此山中。歲寒心不肯為梁棟,翠蜿蜒俯仰相從。(徐再思小令〔雙調·水仙子〕《觀音山眠松》)把眠松比喻為不肯行雨、喜安樂的乖龍,避乖在觀音山。第三句點出眠松不愿為棟梁之才——太彎曲了,不能成材。
上一篇:元曲典故《賁育》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避秦人》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