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雙調] 殿前歡
張可久
客中
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雁,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①,紅葉湓江岸②,白草連云棧③。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注釋】 ①青泥:青泥嶺,極艱險,在今陜西省略陽縣。劍關: 劍門關,為大劍山、小劍山之間的棧道,極險,在今四川省劍閣縣。②湓江: 水名,發源于江西瑞昌縣西清湓山,東流經九江城下,名湓浦口,北流入長江。白居易 《琵琶行》 序云: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遂作《琵琶行》。③白草: 因連云棧是漢中山崖邊架木而成的道路,山崖草枯,白色。
【鑒賞】 作者沉淪下僚,雖長期勞碌奔波,終不得志。此曲是對自己這酸楚生活道路的慨嘆。
“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李白詩云: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表達了自己輔佐玄宗施展才能的抱負,此處作者暗用李白詩意。一個“望” 字,表現出作者盼朝廷征召,施展才能的愿望何等迫切,簡直是望眼欲穿了。作者在《紅繡鞋·洞庭道中》 說: “逐名利,長安日下”,可作此句的注腳。但結果呢? “前程渺渺”,就如李白詩的 “長安不見”一樣。可是人 “望” 老了,兩鬢斑斑,大好年華空逝。
回頭看看自己與命運搏斗的歷程,真是坎坷艱辛,就像那南來北往的征雁一樣,“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 是對 “行路艱難” 的具體描述。青泥嶺與劍門關以險著稱。李白 《蜀道難》 描寫青泥嶺云:“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描寫劍門關云: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湓江的凄清,以白居易的 《琵琶行》 而知名,“楓葉荻花秋瑟瑟”,秋日的楓葉一片紅色,更渲染了凄清的氣氛。連云棧是四川與陜西之間最艱險的棧道。三句為鼎足對,寫了三個地方,分別從險要、凄清、艱難三個方面表現 “行路艱難”。以 “行路艱難”,表現奔走的艱難,這還是字面上的,深層的意思是宦途的艱難辛酸,人生道路的艱難辛酸。《行路難》 為樂府雜曲歌辭篇名。《樂府解題》 曰: “ 《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 張可久暗用此意。
“前程渺渺鬢斑斑” 的痛苦經歷,引起了作者的反思,“功名半紙,風雪千山”,是作者對半生生活道路的小結: 功名算什么?不過半紙,而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在風雪之中歷盡千山萬水的艱辛! 這合算嗎? 值得嗎? 回答已在不言之中。
上一篇:張可久·[雙調]殿前歡·離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喬吉·[雙調]水仙子·游越福王府|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