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言情贈友詩歌
燕子未隨春去,飛到繡簾深處。軟語話多時,莫是要和儂住①? 延佇②,延佇,含笑回他 “不許”!
這首詞寫暮春時的閨情,幾乎全是家常語,又帶有民歌清新活潑的特色。詞中描寫的情事極其平常,也極為簡單: 一位深閨中的女子見到燕子,于是和燕子呢喃而語,交流情感。事實上,此詞妙處全在于表現(xiàn)了女子和燕子的交往中所折射出來的微妙的心理活動。詞的首句: “燕子未隨春去,飛到繡簾深處。”主要是交代事實,未觸及人物心理,然也有其含蓄之處。燕子是候鳥,別的燕子都已南歸,唯獨這只燕子未歸,卻飛到了女子的繡簾中去了。大約是這只燕子依戀著什么而不肯歸去吧! 如果聯(lián)系下面的內容,是可以作如是想的。“軟語話多時”,寫女子與燕子間的交流,盡管一個是人,一個是動物,卻能夠 “話多時”,這就極為含蓄地表現(xiàn)了女子的多情。而透過這多情,又能隱約感覺到閨房的寂寞冷清,以及女子受壓抑的情懷。“莫是要和儂住”,更是把詞中所描寫的女子的多情推進了一層。“儂”是 “我” 之意,燕子莫非是要和我同住? 這完全是出于這位深閨女子的推測。而這種推測,恰恰是主人公心理的折射。也可以說,完全是她自己思想的顯露。“延佇”是指主人公的久立。她默默而立,表面靜止不動而心理活動卻一直騷動不停,實是在考慮著留與不留的得失利弊。而 “含笑回他不許”,正是這種心理活動的結果。
為什么這位少女 “不許”燕子同住?如果僅從表面來理解,是難以找到答案的。這首詞寫少女和燕子的交往,事實上是將燕子人格化了的。動物不會說話,因此這首詞是完全從女主人公的角度來寫,以她與燕子的交往來反照她的心態(tài)。整首詞看來完全是主人公在自言自語。正因面對的是不會說話的燕子,所以這位女主人公在顯露其心跡時就少有顧慮。詞中可以看出,她的種種心態(tài)實際上并非是為純動物化的燕子而發(fā),倒是應該看作是對人化的燕子而發(fā),所以,詞中既有與燕子柔情萬端的 “軟語話多時”,又有以疑問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她的愿望: “莫是要和儂住?”而面對著這一虛擬的愿望,她又久久而立,思考再三,而最后才會出現(xiàn)因害羞 “不許”的結果。“含笑回他不許”句包含著一個矛盾: 既是 “含笑”,卻又 “不許”。表面看無法解釋,實際上正表現(xiàn)了這位女子既從心底喜愛又因害羞而有所節(jié)制的真實心態(tài)。詞中的燕子是有所寄托的,詞人借助于此,表現(xiàn)了閨中女子細膩復雜而又極其真實的心理活動,正是這首詞最成功的地方。
注釋
①儂:吳方言稱我為“儂”。②延佇:久立。屈原 《楚辭》: “結幽蘭以延佇。”
上一篇:《好事近》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妾薄命》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