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仝·有所思》原文與賞析
盧仝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
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
心斷絕,幾千里。
夢中醉臥巫山云,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有所思》本是漢樂府古題,后世用此題的擬作很多,大多表現男女間的離思。盧仝的這首詩擬寫古題,詩意也與眾人的擬作相同。但它的藝術成就,卻是所有擬作中最杰出的一篇。
詩落筆扣題,抓住“思”字賦寫,開篇二字即進入深沉的回憶之中。“當時”,乃以前與女子歡聚的日子。那個時候,美人韶顏麗質,猶如盛開的鮮花一般,我為之傾倒,竟然酩酊大醉在她的家里。可見,當初兩人是多么情意纏綿!而今天重游舊地,美人早已離去,無法再見面,只有過去的珠箔帷幕依然如故,一派惹人悲傷愁苦的凄涼景象。接著,由“天涯”二字拓開視野。在高遠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秀麗的明月,它不斷地運行,圓了又缺,缺了又圓。三五,指十五日,月亮最圓的一天。二八,指十六日,月亮由圓開始變缺。姮娥,即嫦娥。相傳嫦娥因偷吃仙藥飛上月宮而成仙,故詩中稱明月為“姮娥月”。明月的形象本來就很美麗,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所造成的意象使明月更加美麗。這兩句寫明月,實隱喻美人,而明月的圓缺,又暗寓人的離會。“翠眉蟬鬢生別離”一句,緊承上兩句,并包括了上述的兩個意思。黛青的眉毛,蟬鬢的發式,都是女子漂亮的打扮,此即代指美女。與美人無端離別,遠比明月的圓缺還要使人悲傷。月兒雖有圓缺之分,但終究可以看到,而與美人的暌隔,卻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這真令人肝腸斷絕,難以為懷。
從“心斷絕,幾千里”,詩意進一步深化,因相思而入夢。美人在數千里之外的天涯,不得相見,只有托之于夢幻境界。巫山云,化用宋玉《高唐賦》中楚襄王在巫山夢遇朝云暮雨的神女的故事,意謂在夢中見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臥美人家的溫馨生活。然而,這畢竟是虛幻的夢境。夢中“一晌貪歡”,醒來以后,覺得更加悲傷,因而淚水滂沱。“淚滴湘江水”,暗用舜出巡死于蒼梧山,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而慟哭,淚灑翠竹而成洞庭斑竹的故事。詩截取“淚”字,另成新意,意謂傷心而落下的淚水匯成滾滾的湘江水,可見悲傷是多么深!接著的兩句,又換一個角度來寫,以樂景寫哀情。湘江兩岸,樹木蔥蘢,花枝鮮艷,呈現出一派誘人的美麗景象。但是,見不到美人,這些花木不僅不能使人心情舒暢,反而更加傷心不已。愁緒深沉,只好借彈琴(綠綺:司馬相如琴名,此泛指琴。)來渲泄情感。盡管曲調高妙,因為美人遠去,沒有知音欣賞,所以,斷絕琴弦,不再彈奏。以上八句,從夢中寫到夢后,反復抒寫無法再見到美人的悲傷哀怨的情懷。
最后四句,寫不能見到美人后的癡想。前二句用騷體,并以相同字、詞的重復出現,構成復沓句式,反復詠嘆,表現了無限深沉的慨嘆。其中“暮雨”、“朝云”,還是用《高唐賦》的字面,借以表達美人遠在天涯,到處漂泊的意思。詩意表面上是通過想象,慨嘆美人不知究竟在何方?其實是仍然渴望她能回到舊日樓頭,與“我”重新聚會。末兩句可能受王維《雜詩》 (其二)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末”的啟發,經過點化而來。它采用比興象征的手法,忽發奇想:經過一夜的苦苦相思,到窗前一看,那綻開蓓蕾的梅花,疏影橫斜,暗香盈袖,“我”簡直以為她就是美人,從天涯回來與“我”相見,使我心中產生了霎時間的驚喜。這里,運用人的幻覺,疑幻為真,表達深厚的相思之情。而幻覺一旦消失,回到真實中來以后,就會更加傷心。因此,這四句在深一層的意脈上,表現的是希望與美人見面,但又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刻骨情思。
屬于“韓門詩派”的盧仝,詩歌以險怪見稱。但這首《有所思》則通俗淺明,清麗可喜。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藝術效果,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遣詞造語清新明快,色澤的涂抹也淺淡清秀,不事雕琢,不追求華麗的藻飾。二是詩中雖然屢次用典,但都好象信手拈來,融化無跡,如自己出,達到了以意取事,一片神行的境地,既豐富了詩的涵義,也具有通俗明快的特色。三是運用了多種民歌表現手法,如“三三七”句式,某些字、詞的反復出現,許多句與句之間采用蟬聯的結體方式等。這些手法,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造成了回環往復的特色,使詩富有濃郁的民歌風味,既深情綿邈,又通俗曉暢,大大增強了詩的抒情性。
上一篇:《盧仝·月蝕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維·注送丘為落第歸江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