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閑著中庭梔子花。
這是一首反映山村生活的即景即情的小詩。它以輕快爽利的筆觸,描繪春末夏初山村的優美風光和繁忙景象,抒發了作者歡快喜樂的心情。
前兩句“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展示了作者在雨中經過山村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十四個字描寫了六種事物:山雨、雞鳴、人家、竹溪、村路、板橋,組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圖畫——在蒙蒙細雨中,傳來幾聲雞鳴,山間人家的房舍隱約可見;小河邊長滿了翠竹,一座小巧的木板橋坐落在小河上,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村口。這些山村的景物本來就很恬靜幽美,詩人把它們又都放到雨中來描繪,更增加了詩意和朦朧美。后兩句“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由寫景轉而寫人。這是一個農忙的季節,即使是細雨連綿,田間的農活不好進行,山村的人們依然是珍惜光陰,不誤農時,忙碌地安排著其他一些活計。“婦姑相喚”四個字,為雨中的山村增添了活力和生氣:那些年輕的媳婦姑娘,彼此呼喚,相互應答,說說笑笑地去選種育蠶,小小的山村在雨天里也看不到一個閑人。只有那院子中間盛開的雪白的梔子花,在細雨中顯得那樣安靜幽閑,盡管它花朵搖曳,清香撲鼻,忙碌的人們也無暇去觀常。“閑著中庭梔子花”一個“閑”字,反襯出人們的繁忙。最后一句表面上是寫花,實際是以花寫人,烘托生動,洋溢著山村生活的情趣。
這首詩有景物,有人物,有聲音,有色彩,詩人描繪山村雨中景物,語言自然巧麗,既不濫用浮華的詞藻,也不顯得粗俗淺露。前人在談到古典詩詞的語言時指出:“不宜過于設色,亦不宜過于白描。設色則無骨,白描則無采。”(清·沈祥龍《讀詞隨筆》)《雨過山村》在語言上正有這樣的特色。
上一篇:《野步·宋·周密》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風流子·五代·孫光憲》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