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縱橫漱屋除,午窗殘夢鳥相呼。
春風日日吹香草,山南山北路欲無。
此詩是王安石晚年罷相退居于江寧(今江蘇南京)所寫。悟真院,西有鐘山擁圍,北有澗水傍流,清幽明凈,是王安石當年常去游覽的地方。離開紛雜污濁的官場,置身此凈界,真是蕩胸滌心啊!
“野水縱橫”不只是交代悟真院的地理環境:四周有縱橫的溪流繚繞,更是為了寫寺院之潔凈。“漱”,為水之沖刷蕩滌。除,臺階。清清的溪水縱橫交錯,里里外外,角角落落,把寺院沖刷得干干凈凈,一陣風起,從澗底傳來了野花的暗香。全句寫景,然景中有情,環境的優美寧靜正反映了詩人心境的恬靜,恰如陶潛詩所說:“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王安石做翰林學士時,曾有“春色惱人眠不得”的詩句,那種苦悶煩惱在他當時的詩歌中有過多次表露。時過境遷,此時他多么閑適自在。在這里,沒有污濁,沒有喧囂,沒有丑陋,詩人的心靈充分享受了大自然的撫慰。于是,在暖意搖漾的春日午中,詩人不知不覺倚窗入夢了。但是窗外的小鳥不甘寂寞,“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圓”,把詩人從夢境中呼回。“鳥鳴山更幽”,寫山寺的深幽靜謐更進一層。
空山鳥語,飛紅滴翠……在詩人怡情山水的同時,我們的視線也跟著轉移,但覺春風拂面,草香熏人,縱目四望,漫山遍野,芳草芊芊,幾乎連路徑也無法辨認了。
全詩先從近處著筆,后從遠處落墨,首句側重寫視覺,次句側重寫聽覺,三句側重寫嗅覺,末句則又寫視覺。
王安石一生作絕句五百多首,大部言近旨遠。本詩亦這樣,看似平易,其實深入淺出,雖不含蓄,卻能留不盡之味,恰如他自己所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反映了他晚年詩風更趨圓熟。當然詩人早期詩中那種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批判精神已被一種悠然閑適的情緒所代替,但另一方面,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又給他更大的體悟。于是,我們從詩中感受到的,仍然是詩人人生態度的豁達和樂觀。
上一篇:王安石《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