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
石橋遙與赤城連①,云鎖瓊樓滿樹煙。
不用飚車凌弱水②,人間自有地行仙③。
【注釋】
①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六里 ②飚車:御風以行的車。凌:逾越、渡過。弱水:傳說仙境中的水名,水輕不能負羽毛,東方朔《十洲記》里有此水。③地行仙:即地仙,住在人間的仙人?!侗渥印ふ撓伞罚骸鞍础断山洝?,中士游于名山,謂之地仙?!焙笥靡员扔鏖e散享樂、無所事事的人。
【評說】
本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二集·大癡道人集》。
王洽,唐代畫家,一作王默,亦作王墨,約生活于貞元時代,顧況曾師承他的畫法,洽生性疏狂,好酒,善潑墨山水畫,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記述他作畫的過程并評論其畫作的特征,說:“醺酣之后,即以墨潑,或哭或吟,腳蹙手抹,或揮或掃,或濃或淡,隨其形狀,為山為石,為云為水,應手隨意,倏若造化。圖出云霞,染成風雨,宛若神巧,俯觀不見其墨污之跡,皆謂奇異也。”他對后代二米、高房山的藝術影響很深,開啟后代煙雨云山、潑墨山水的先河。元人鄧文原說:“王洽為百代云山之祖”。(《王洽云山圖》)明人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一下談到:“王洽潑墨成畫,掃盡俗工刻畫陋習,足稱米、高鼻祖,惜其畫本罕存。”在元代,黃公望還能見到王洽《云山圖》,所以題詩以識異。
黃公望抓住這幅畫的藝術特征,形象地展現王洽《云山圖》的畫面景象。畫面上,云霧迷漫,煙云掩映山石,云鎖樓閣,煙滿林樹,隱約中有石橋連接赤城山。這幅煙云變幻、蒼茫朦朧的云山圖,宛如仙境。第三句轉筆處,詩人便以人間自有仙境立意,他說不用乘坐御風而行的仙車,渡越弱水去尋找仙境,人間自有《云山圖》那樣的仙境,那里有許多陶情山水、閑逸享樂的地行仙。詩篇寫得瀟灑超佚,給王洽的《云山圖》蒙上一層迷人的神仙色彩。
上一篇:《王洽云山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王進叔所藏畫跋尾五首(其二)》題畫詩賞析